一种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系统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600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系统及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双基SAR成像几何模型、双基SAR回波几何模型、时频同步控制、空间同步控制、波束运动方式控制、波束同步控制、斜视回波成像,使得分布式InSAR系统具备斜视能力,支持大双基角成像,即从地面目标成像场景观察到的主雷达和辅雷达的视线夹角增大,提升探测范围。由于主雷达和辅雷达的距离相比传统的双基SAR要远,噪声干扰无法影响到辅雷达,因此使得分布式InSAR系统具备抗干扰的能力,成像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探测,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系统及介质。


技术介绍

1、为准确描述本文信息,现定义如下:

2、大双基角,即星间基线与斜距之比在10-2至10-1量级;大双基角对应的星间距离称为远距离。

3、小双基角,即星间基线与斜距之比在10-3至10-4量级;小双基角对应的星间距离称为近距离。

4、分布式insar指的是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分置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聚束成像模式是为了适应高分辨率成像的要求,星载sar工作在聚束模式时,通过电扫描或者机械扫描,使天线波束沿方位向转动,始终对同一区域凝视照射,从而延长目标合成孔径时间,达到提高方位分辨率的目的。

5、但传统的双基sar为小双基角,主雷达和辅雷达位于地面目标成像场景的同一侧,sar波束只采用正侧视的方式,即波束垂直于雷达运动方向,探测范围受限。

6、从成像地域观察到的发射、辅雷达的视线夹角较小,雷达间的距离较小,针对主雷达的干扰噪声也会影响到辅雷达;影响成像质量。因此,具备斜视能力的大双基角聚束模式sa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双基SAR成像几何模型时,采用的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双基SAR回波几何模型时,采用的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波束运动方式控制时,采用的方法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波束同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双基sar成像几何模型时,采用的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双基sar回波几何模型时,采用的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波束运动方式控制时,采用的方法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聚束模式的实现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芳陈刚丛琳黄佳伟袁万里来驰攀费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