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及顶拉结合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583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及顶拉结合施工方法,包括:拉管驱动机构:用于设置在接收井内,包括底座,底座设置有第一顶铁和第二顶铁,第二顶铁与底座固定,第一顶铁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一顶铁和第二顶铁之间设有伸缩部件;工具管机构,包括工具管本体,工具管本体内设有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与多个沿环向分布的支撑机构的一端连接,支撑机构的另一端与工具管本体连接;钢绞线:钢绞线的一端能够与第一顶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能够与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拉管组件:由多个拉管依次可拆卸连接构成,用于套在钢绞线外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避免了主千斤顶顶力过大导致的管节损坏,同时施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及顶拉结合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在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作为城市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能源供给、废物排弃、信息传递的物质基础,地下管道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顶管技术以其对地面交通影响小、结构整体性好、施工便利、不会干扰居民常生活等优势,在给排水、电力电缆、通信和综合管廊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顶管技术是一种在地下施工中应用的非开挖管道推进方法,其通过依靠推进力和导向系统,能够在不需要大规模开挖地面或破坏地表的情况下,实现地下管道的铺设和替换。

3、在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顶管施工距离长,随着管节不断加长,主千斤顶推进力过大,极易造成管节损坏。传统长距离顶管施工采用方法是施加中继间,利用其分段推进的功能,可以将管道顶力的负担分散开来,使得主千斤顶的顶力得以减轻,同时确保每段管道内的顶力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施工中继间导致了施工更加复杂,而且中继间在管节间安装完毕后,随着顶管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端与连接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工具本体内侧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筒,转筒内侧面两端设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结构,其中一端的内螺纹结构与第一撑杆一端螺纹连接,第一撑杆另一端与工具本体转动连接,转筒另一端的内螺纹结构与第二撑杆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二撑杆的另一端与连接部件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端与连接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工具本体内侧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筒,转筒内侧面两端设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结构,其中一端的内螺纹结构与第一撑杆一端螺纹连接,第一撑杆另一端与工具本体转动连接,转筒另一端的内螺纹结构与第二撑杆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二撑杆的另一端与连接部件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的拉管的管壁设置有多个出水孔,设置出水孔的拉管用于设置在顶管机前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顶管顶进的辅助拉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能够通过锚固部件与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锚固部件包括锚板,锚板设有多个开孔,开孔处设有挤压套,挤压套用于将钢绞线挤压固定,所述锚板中心位置设有注水孔,注水孔通过连接部件设置的注水通道与拉管组件内部空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庆振韩健勇邹海邱敬格孙毅许瑞健任宗福类红磊李宗港王庆海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