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撑用具,具体为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如今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称为基坑工程;基坑施工最简单和最经济的办法是放大坡开挖,但经常会受到场地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的限制,所以需要设计支护系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能较好地保护周边环境;
2、在建筑基坑内设置支撑结构属于基坑工程的一部分,支撑结构帮助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施工,目前建筑基坑内的支撑结构还存在不足,在对于基坑内部进行支撑稳固时,一般会在基坑的内壁周侧支护钢板,并且钢板之间通过h型钢和h型钢支架进行支撑,并会在h型钢和h型钢支架之间设置千斤顶,以防止h型钢和h型钢横向移动,导致基坑坍塌,但这种基坑的支撑结构,不便于进行拆装,千斤顶安装后无法直接拆卸下来,导致千斤顶的浪费;影响人们正常的施工速度,因此,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2、目前建筑基坑内的支撑结构还存在不足,在对于基坑内部进行支撑稳固时,一般会在基坑的内壁周侧支护钢板,并且钢板之间通过h型钢和h型钢支架进行支撑,并会在h型钢和h型钢支架之间设置千斤顶,以防止h型钢和h型钢横向移动,导致基坑坍塌,但这种基坑的支撑结构,不便于进行拆装,千斤顶安装后无法直接拆卸下来,导致千斤顶的浪费;影响人们正常的施工速度。
3、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侧的内撑
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内撑纵梁与内撑横梁和横撑梁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对于对明挖基坑内壁进行支撑的稳定性,便于在提高对于基坑内壁支撑稳固性的同时,还能够对有效减少对于千斤顶的使用量,同时能够提高内撑纵梁与内撑横梁在支撑后的稳固性和连接强度,并且能够提高内撑纵梁与内撑横梁所组成的内撑框的结构稳固性以及抗变形效果,大幅提高对于基坑内壁支撑的牢固性能。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加固斜杆内端与横撑梁之间连接的防松动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固斜杆内端之间的顶部安装有定位角板,所述定位角板顶部竖向安装有多根与横撑梁连接的固定螺栓。
7、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定位角板和固定螺栓的配合,便于提高横撑梁与加固斜杆支架加固的防松动效果以及连接强度。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进一步提高两根内撑横梁之间支撑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两根所述内撑横梁之间的两侧均纵向设有纵撑梁,两根所述纵撑梁均贴合位于横撑梁的底部,所述纵撑梁顶部的前后端均竖向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面上均纵向穿设有锁止螺栓,所述锁止螺栓的外端与内撑横梁固定连接。
10、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接板和锁止螺栓的配合,便于使纵撑梁与内撑横梁进行连接固定。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高横撑梁和纵撑梁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横撑梁顶部两侧的前后端均竖向安装有与纵撑梁连接固定的限位螺栓。
13、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限位螺栓的设置,便于使横撑梁与纵撑梁之间进行连接固定,能够使二者直接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对于内撑框在支撑时的稳固性。
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高对于纵撑梁底部支撑的稳固性。
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纵撑梁底部的前后端均竖向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部的前后端均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前后端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支撑柱的底端插接在固定座的插接槽内。
16、上述改进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座和支撑柱的配合,便于对纵撑梁起到稳固的支撑操作,并且能够避免纵撑梁发生下降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侧的内撑纵梁(1)和前后两端的内撑横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纵梁(1)的前后端内撑横梁(2)的端部抵接,两根所述内撑纵梁(1)与内撑横梁(2)组成矩形的内撑框,所述内撑框内圈的四角均安装有拐角撑(3),两根所述内撑纵梁(1)之间的前后端均横向设有横撑梁(4),所述横撑梁(4)两端的前后方均安装有加固斜杆(5),所述加固斜杆(5)的外端与内撑纵梁(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撑梁(4)的前后端面上均横向开设有定位槽口,所述加固斜杆(5)的内端固接有插接在横撑梁(4)定位槽口内的连接块(6),两个所述连接块(6)之间通过定位螺栓(7)贯穿横撑梁(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斜杆(5)内端之间的顶部安装有定位角板(8),所述定位角板(8)顶部竖向安装有多根与横撑梁(4)连接的固定螺栓(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内撑横梁(2)之间的两侧均纵向设有纵撑梁(10),两根所述纵撑梁(10)均贴合位于横撑梁(4)的底部,所述纵撑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梁(4)顶部两侧的前后端均竖向安装有与纵撑梁(10)连接固定的限位螺栓(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撑梁(10)底部的前后端均竖向安装有支撑柱(14),所述支撑柱(14)的底端安装有固定座(15),所述固定座(15)底部的前后端均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前后端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座(15)的顶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支撑柱(14)的底端插接在固定座(15)的插接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侧的内撑纵梁(1)和前后两端的内撑横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纵梁(1)的前后端内撑横梁(2)的端部抵接,两根所述内撑纵梁(1)与内撑横梁(2)组成矩形的内撑框,所述内撑框内圈的四角均安装有拐角撑(3),两根所述内撑纵梁(1)之间的前后端均横向设有横撑梁(4),所述横撑梁(4)两端的前后方均安装有加固斜杆(5),所述加固斜杆(5)的外端与内撑纵梁(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撑梁(4)的前后端面上均横向开设有定位槽口,所述加固斜杆(5)的内端固接有插接在横撑梁(4)定位槽口内的连接块(6),两个所述连接块(6)之间通过定位螺栓(7)贯穿横撑梁(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斜杆(5)内端之间的顶部安装有定位角板(8),所述定位角板(8)顶部竖向安装有多根与横撑梁(4)连接的固定螺栓(9)。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官,蒋立干,孙侃,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