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549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包括跷板、静触点及支板,支板形成有摆动支边,跷板的端部设有动触点,跷板形成有与摆动支边相配的定位接触凹槽,摆动支边接触连接于定位接触凹槽内,跷板能够通过外力摆动而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本技术的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有利于提高导电性能,降低跷板的发热量,使本技术的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受跷板的发热的影响较小,于是本技术的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的可靠性更好。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开关,包括本技术的上述的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所以本技术的开关的可靠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切换结构及墙壁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开关


技术介绍

1、目前,墙壁开关设有开关按键及开关切换结构,市面上多数墙壁开关采用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就是说跷板的摆动支点位于跷板的中部位置,跷板的一端(双控开关为两端)设置动触点(银点),通过人手拨动开关按键以带动墙壁开关的拨杆摆动,拨杆的端部通过弹簧的弹性力保持对跷板施加推力,拨杆摆动时就可以拨动跷板,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开关切换功能,现有技术是设置导电铜片的一边支撑跷板的中部,即是说,导电铜片的一边作为跷板的摆动支点,导电铜片用于连接火线,跷板的中部还形成有凸端,墙壁开关的底壳形成有限位槽,上述的凸端设置在限位槽内,避免跷板摆动脱位而导致无法实现开关切换,但是由于限位槽为塑料材质,当跷板与导电铜片之间通过较大电流时,跷板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导致上述限位槽变形,就会使跷板脱离正常活动范围而导致跷板摆动不灵活甚至出现无法摆动的情况发生,所以现有技术的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存在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包括跷板(1)、静触点(9)及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2)形成有摆动支边(201),所述跷板(1)的端部设有动触点(11),所述跷板(1)形成有与所述摆动支边(201)相配的定位接触凹槽(101),所述摆动支边(201)接触连接于所述定位接触凹槽(101)内,所述跷板(1)能够通过外力摆动而使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9)接触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接触凹槽(101)的截面呈凹弧状,所述摆动支边(201)的截面呈凸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包括跷板(1)、静触点(9)及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2)形成有摆动支边(201),所述跷板(1)的端部设有动触点(11),所述跷板(1)形成有与所述摆动支边(201)相配的定位接触凹槽(101),所述摆动支边(201)接触连接于所述定位接触凹槽(101)内,所述跷板(1)能够通过外力摆动而使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9)接触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接触凹槽(101)的截面呈凹弧状,所述摆动支边(201)的截面呈凸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跷板式开关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壳(6),所述支板(2)定位于所述底壳(6)内,所述底壳(6)形成有防脱位槽(601),所述跷板(1)于所述定位接触凹槽(10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凸板(1011),所述凸板(1011)位于对应的所述防脱位槽(601)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世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俊朗松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