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束线结构及智能型一体化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486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56
本技术涉及束线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束线结构及智能型一体化变电站,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倒置的U型块状,所述固定块下端前后两板之间中间位置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套接连接旋转套,所述旋转套限位旋转连接在固定杆外侧,所述旋转套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上端为倾斜向外的倾斜杆下端为竖杆,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通过连接柱旋转连接旋转块,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旋转块,通过套环与旋转块两端的连接柱旋转连接,旋转块可实现前后旋转运动,将限位板设置为圆弧板状,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对旋转块的旋转角度进行一定的限位,圆槽可随线束终端方向进行旋转,减少了圆槽与线缆外壁摩擦,实现了既能适应多种方向的转向需求,又能防止其转向太剧烈而导致其内芯导体或外皮受损,在轴承的内侧与前后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能够防止小电缆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束线结构,具体为一种束线结构及智能型一体化变电站


技术介绍

1、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变电站交流一体化是指将输电、变电、调度、通信等交流方面的设备和功能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实现交直流配电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现有技术中,变电站的线缆在收卷时,线缆终端方向不固定,且大多束线圈固定不可旋转,束线圈与线缆外壁摩擦,容易出现转弯半径太小导致线缆绝缘外皮破裂或者导体出现裂痕,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束线结构及智能型一体化变电站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束线结构及智能型一体化变电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束线结构,包括

3、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倒置的u型块状,所述固定块下端前后两板之间中间位置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套接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顶板底端中间位置螺纹连接螺杆(4),所述螺杆(4)顶端穿过固定块(1)顶板与螺母(5)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臂(6)底端分别对称连接套环(7),所述套环(7)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柱(8)旋转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柱(8)分别对称固定在旋转块(9)左右两端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9)前端中间位置贯通开有圆槽(10),所述旋转块(9)的圆槽(10)内侧固定有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顶板底端中间位置螺纹连接螺杆(4),所述螺杆(4)顶端穿过固定块(1)顶板与螺母(5)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臂(6)底端分别对称连接套环(7),所述套环(7)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柱(8)旋转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柱(8)分别对称固定在旋转块(9)左右两端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束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9)前端中间位置贯通开有圆槽(10),所述旋转块(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健康陆志星王波周国阳秦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博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