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44299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特异性分子靶向诊断试剂技术领域。其制备方法如下:在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碱及极性溶剂存在下混合N‑(3‑氯‑2‑氟苯基)‑7‑甲氧基‑6‑(哌啶‑4‑氧)喹唑啉‑4‑胺和X;将产物滴入水中;将混悬液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干燥后浓缩;将浓缩物脱保护基,再经柱层析得中间体化合物;将得到的中间体化合物加入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碱、Y及极性溶剂,纯化后即可。制备的近红外荧光探针能达到活体诊断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异性分子靶向诊断试剂,具体是一种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高油高脂饮食习惯的改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癌症的诱发原因跟生活习惯及生存环境息息相关,而癌症在目前医疗条件下无法治愈,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生命安全。在世界上每个国家,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提高预期寿命的重要障碍。

2、目前针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化疗和手术切除两种方式,癌症患者的化疗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呕吐、腹泻、疼痛等往往带给患者极大的痛苦;相比于化疗,对大多数实体瘤而言,手术治疗能更有效的清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期。传统的外科手术完全依赖于外科医生的经验以及触觉,对肿瘤边界的判定缺乏依据,因此会选择尽可能多的切除组织以避免肿瘤的复发。随着分子影像发展,spect/ct、pet/ct、核磁共振(mri)、超声成像(usi)以及荧光成像等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传统外科对肿瘤定位的不足,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碱、N-(3-氯-2-氟苯基)-7-甲氧基-6-(哌啶-4-氧)喹唑啉-4-胺、X、极性溶剂的摩尔比为3:5:1:1.2: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主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碱、n-(3-氯-2-氟苯基)-7-甲氧基-6-(哌啶-4-氧)喹唑啉-4-胺、x、极性溶剂的摩尔比为3:5:1:1.2: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盛蔡惠明张慧丹荣孟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