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电源插座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1、插座,又被称为电源插座、开关插座。其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以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导电件(例如,铜片)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目前,插座通常有面板、底座及内部的触点结构和安全门等组成,安全门自带复位功能,在使用时,插头穿过面板推动安全门动作从而使插头插入底座内的触点结构上,实现电路导通,当拔出插头时,复位功能的安全门自动复位封堵底座上的触点插孔。
2、现有技术,移动式插座通常为一长方体排式插座占地面积大,且所有的插孔均在同一平面内,插孔之间相距比较近,各电器插头之间容易干涉,而且通常需要好几个插座串联使用,这样导线就会显得杂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式插座插孔相距较近导致使用容易干涉的问题,而提出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包括基座及设置在基座内的触点组件,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双头插孔,对称设置在基座两侧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其中,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平行,且两组工作面上均设置有五孔插孔,两组工作面上均安装有支架,双头插孔和五孔插孔上均设置有平行滑动的安全门。
4、为了保证使用时的导电稳定性,优选地,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安装在基座底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插接有多组电极片,所述基座上形成有插
5、为了保证基座与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相卡接。
6、为了保证基座与支架间的连接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基座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架上形成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第二卡槽相卡接。
7、为了提升插接使用的安全性,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安全门,所述第一安全门滑动设置在双头插孔内,其中,所述第一安全门上通过第一连接座安装有主轴,所述双头插孔内设置有用于主轴滑动的导向槽,所述主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和导向槽端面相抵。
8、进一步地,所述双头插孔的插孔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当第一安全门封闭插孔时,第一安全门与限位板相抵。
9、优选地,所述第一安全门远离主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公扣,所述双头插孔上开设有母扣,所述公扣延伸至母扣内。
10、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支架内的第二安全门,所述第二安全门与第一安全门相配合,当插头推抵安全门时,安全门滑动以暴露五孔插孔。
11、为了使插头可以更顺畅地插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全门与第二安全门的与插头的接触工作面均为倾斜面。
12、优选地,所述倾斜面的倾角范围为28°-34°。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电源插座模块结构,通过插槽内设置有定位柱,电极片上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保证装配时,电极片与基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其脱离导致的接触不良。
15、2、该电源插座模块结构,通过两组卡扣和卡槽结构,既保证电路板与基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又将支架有效地固定在基座上。
16、3、该电源插座模块结构,通过在主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和导向槽端面相抵,当插头插入插孔时,插头会先推抵安全门上的工作倾斜面,从而使安全门向一侧滑动,并使复位弹簧储能,直至插头接触电极片,实现插头与插座的通电,而当插头拔出时,复位弹簧释放储能从而使安全门上的倾斜面封堵插孔,防止人员误碰触电。
17、4、该电源插座模块结构,结构新型,体积小;装配简单,提高装配效率;模块化设计,减少模具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整体为立方体结构的基座,在基座的正面设计一个双头插孔,并相对于双头插孔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五孔插孔,既保证了各个插孔之间的有效间距,防止使用时插头互相影响,又可以保证基座放置后的平稳效果,从而使整体插座在使用时更加的安全、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包括基座(1)及设置在基座(1)内的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一侧设置有双头插孔(6),对称设置在基座(1)两侧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安装在基座(1)底部的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上插接有多组电极片(3),所述基座(1)上形成有插槽,所述电极片(3)延伸至插槽内,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定位柱(17),所述电极片(3)上开设有与定位柱(17)相对应的定位孔(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上开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基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5),所述第一卡扣(5)与第一卡槽(4)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卡槽(7),所述支架(9)上形成有第二卡扣(10),所述第二卡扣(10)与第二卡槽(7)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包括第一安全门(11),所述第一安全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插孔(6)的插孔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当第一安全门(11)封闭插孔时,第一安全门(11)与限位板(16)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门(11)远离主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公扣(15),所述双头插孔(6)上开设有母扣(8),所述公扣(15)延伸至母扣(8)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还包括设置在支架(9)内的第二安全门(14),所述第二安全门(14)与第一安全门(11)相配合,当插头推抵安全门时,安全门滑动以暴露五孔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门(11)与第二安全门(14)的与插头的接触工作面均为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的倾角范围为28°-34°。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包括基座(1)及设置在基座(1)内的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一侧设置有双头插孔(6),对称设置在基座(1)两侧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安装在基座(1)底部的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上插接有多组电极片(3),所述基座(1)上形成有插槽,所述电极片(3)延伸至插槽内,所述插槽内设置有定位柱(17),所述电极片(3)上开设有与定位柱(17)相对应的定位孔(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上开设有第一卡槽(4),所述基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5),所述第一卡扣(5)与第一卡槽(4)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卡槽(7),所述支架(9)上形成有第二卡扣(10),所述第二卡扣(10)与第二卡槽(7)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沛,梁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