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及钢筋主筋回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245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及钢筋主筋回收方法,该装置包括上套筒和下套筒;上套筒外侧设置限位柱,内部圆柱腔周围设置多个凹槽,凹槽中设置弹性体和楔形块,楔形块设有楔形块上斜面和楔形块下斜面,楔形块上斜面包括斜面一和斜面二,斜面一的倾斜角度小于斜面二的倾斜角度,楔形块下斜面的倾斜角度等于斜面二的倾斜角度;下套筒内壁设有上下衔接的直线滑槽和螺旋滑槽,下套筒内设有固定柱体和套设在固定柱体上的滑块,固定柱体上端设有帽状结构,滑块圆周面为上下对称的环形斜面,环形斜面的倾斜角度等于斜面二的倾斜角度;所述方法利用该装置实现钢筋主筋的回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围护桩钢筋的难回收,施工材料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及钢筋主筋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发展,带来大规模基坑工程的开挖和支护。基坑工程常采用桩锚支护结构体系开挖,围护桩结构常常作为临时的支护结构,在建筑基础建成以及回填土回填完成后便失去了支护的作用,大量钢筋、锚索、钢绞线等材料埋置地下,造成了巨大的材料浪费、环境污染、影响后续工程施工等一系列问题。

2、目前,对地下临时支护结构主筋的回收主要通过旋转、锥形夹具等结构实现,常存在结构可靠性不足、回收步骤复杂、回收时解除锚固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及钢筋主筋回收方法,该回收装置能使围护桩主筋有效的锚固在钢筋笼的底部钢筋上,并在施工完毕后可使得主筋与外套管及底部钢筋脱离,从而达到钢筋回收、循环重复利用的效果与目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包括上套筒和下套筒,上套筒顶部与钢筋笼的钢筋主筋固定连接,下套筒底部和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包括上套筒(2)和下套筒(7),上套筒(2)顶部与钢筋笼的钢筋主筋(1)固定连接,下套筒(7)底部和钢筋笼的底部钢筋(8)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2)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限位柱(20),上套筒(2)内设置有圆柱腔,且圆柱腔开口于上套筒(2)的下端面,围绕圆柱腔均布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凹槽(21),并在凹槽(21)中安装弹性体和楔形块,在弹性体的弹力作用下,楔形块(41)的楔形部露出所述的凹槽(21);所述楔形部设置有倾斜方向相反的楔形块上斜面和楔形块下斜面(44),楔形块上斜面包括上下衔接的斜面一(42)和斜面二(43),斜面一(42)的倾斜角度小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包括上套筒(2)和下套筒(7),上套筒(2)顶部与钢筋笼的钢筋主筋(1)固定连接,下套筒(7)底部和钢筋笼的底部钢筋(8)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2)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限位柱(20),上套筒(2)内设置有圆柱腔,且圆柱腔开口于上套筒(2)的下端面,围绕圆柱腔均布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凹槽(21),并在凹槽(21)中安装弹性体和楔形块,在弹性体的弹力作用下,楔形块(41)的楔形部露出所述的凹槽(21);所述楔形部设置有倾斜方向相反的楔形块上斜面和楔形块下斜面(44),楔形块上斜面包括上下衔接的斜面一(42)和斜面二(43),斜面一(42)的倾斜角度小于斜面二(43)的倾斜角度,楔形块下斜面(44)的倾斜角度等于斜面二(43)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60)内固定有预紧弹簧(3),预紧弹簧(3)套在所述连接柱(6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复位弹簧(40),复位弹簧(40)两端分别与所述楔形块(41)和所述凹槽(21)的槽底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主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41)上设置有楔形块限位槽(45),所述凹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昌富付海南田予东焦雷孙丹丹刘中欣徐鹏飞徐小寓郑太毅王清程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