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新型手性PNN型配体、其锰络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新型手性PNN型配体、其锰络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4167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式I所示的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其锰络合物,及其用于不对称催化氢化2‑取代喹喔啉类化合物和2‑取代氮杂喹喔啉类化合物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中使用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的锰络合物作为催化剂,不对称催化氢化2‑取代喹喔啉类化合物和2‑取代氮杂喹喔啉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体催化活性高、能够高对映选择性地催化2‑取代喹喔啉类化合物和2‑取代氮杂喹喔啉制备手性1,2,3,4‑四氢喹喔啉和1,2,3,4‑四氢氮杂喹喔啉类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化学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手性pnn型配体、其锰络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不对称催化氢化是合成手性化合物最绿色、原子经济的有效方法,在工业生产手性药物、香料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高效、高选择性并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关键是手性配体及其催化剂。正因如此,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关心设计合成新的高效手性配体及催化剂来发展更多具有应用前景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此外,在催化活性中心金属的选择上,目前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催化剂主要衍生自贵金属如钌、铑、铱等。这些金属价格昂贵,环境兼容性差,不利于大规模使用。使用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生物兼容度更好的丰产金属如铁、锰等代替贵金属催化剂有利于实现绿色催化,同时也更为经济。

2、光学活性2-取代-1,2,3,4-四氢喹喔啉是很多具有不同生物活性分子的骨架结构,如作为avp v2受体拮抗剂的vp-343和强效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等。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2-取代喹喔啉的不对称氢化是合成这类化合物最为直接和高效的方法之一。一些贵金属体系如ir/h8-ninapo/i2可以实现2-取代喹喔啉的不对称氢化,但在催化效果、底物范围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更为重要的是,还没有开发出使用基于丰产金属如锰等的催化剂体系。正因如此,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丰产金属催化的2-取代喹喔啉的不对称氢化是非常重要的。

3、然而,丰产金属催化的该类型芳香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仍然存在挑战。如我们研究发现手性pnn-mn催化剂对于2-取代喹喔啉的不对称氢化仅给出相对较低的对映选择性(不超过85%ee),且活性较低,需要4mol%催化剂用量。

4、鉴于此,本领域亟需发展出一种全新高效的对映选择性高、活性好、催化剂用量低、底物范围广的配体和相应的络合物催化剂,从而实现2-取代喹喔啉和2-取代氮杂喹喔啉类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催化氢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吡啶环3,4,5位或者3,5位上带有取代基的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及其锰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对称催化氢化2-取代喹喔啉类化合物和2-取代氮杂喹喔啉类化合物的方法。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

4、

5、式中,

6、r1选自下组: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1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10元杂环基;

7、各个r2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1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10元杂环基;

8、r3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

9、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20元杂芳基;

10、和表示c原子的相对构型,当为时,为当为时,为

11、除非特别说明,否则所述的取代是指基团上的一个或多个氢被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3~c8环烷基、苯基、苄基、卤素、硝基、氨基。

12、在另一优选例中,r1选自下组: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7元杂芳基;

13、各个r2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7元杂芳基;

14、r3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

15、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10元杂芳基。

16、在另一优选例中,

17、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环烷基;

18、各个r4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7元杂芳基。

19、在另一优选例中,r1、各个r2和各个r4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r3为异丙基。

20、在另一优选例中,

21、r1选自下组:h、乙基、苯基、

22、r2选自下组:甲基、苯基、

23、r3选自下组:乙基、异丙基、1-异丁基、3-正戊基、环丙基;以及

24、r4选自下组:苯基、

2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配体选自下组:

26、

27、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式i所示的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28、

29、(1)在第二溶剂中,式ii化合物与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式iii化合物;

30、(2)在第三溶剂中,将所述的式iii化合物与胺类化合物和还原剂发生还原胺化反应后,再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得到式iv化合物;

31、(3)在第四溶剂中,在酰化试剂rso2cl和碱的作用下,所述的式iv化合物反应,得到式v化合物;

32、(4)在第五溶剂中,在碱的存在下,所述的式v化合物和式vi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式vii化合物;

33、(5)在第六溶剂中,在三氟乙酸和四氟硼酸的作用下,所述式vii化合物脱保护,得到式i化合物。

34、其中,r1、r2、r3、r4如上所述;

35、和表示c原子的相对构型,当为时,为当为时,为

36、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剂选自下组:二氧化硒、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或其组合。

37、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1)中,所述的第二溶剂选自下组:甲苯、二甲苯、氯苯、1,2-二氯苯、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腈、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或其组合。

38、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0~180℃,反应时间为1~48h。

39、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1)中,所述的式ii化合物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3-6)。

40、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所述的第三溶剂选自下组: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或其组合。

41、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所述的胺类化合物为r3-nh2,其中,r3如上所述。

42、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0~80℃,反应时间为1~48h。

43、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中,所述的还原剂为nabh4。

44、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式I所示的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体选自下组: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所示的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6.一种如式VIII所示的锰络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锰络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锰络合物选自如下任一结构或其对映体: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VIII所示的锰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9.一种不对称催化氢化式X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式X化合物中,各个R6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H、卤素(优选为氟、氯)、C1-C6烷基(优选为甲基)、苯基;R5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C3-C6环烷基,所述的取代是指基团上的一个或多个氢被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3~C8环烷基、苯基、苄基、卤素、硝基、氨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R6各自独立地为H、氟、氯、甲基、苯基;R5选自下组: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优选为正丁基、异丁基)、苄基、苯乙基、戊基、己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有下述一个或多个特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所示的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体选自下组: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所示的手性氨基-吡啶-膦三齿配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6.一种如式viii所示的锰络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锰络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锰络合物选自如下任一结构或其对映体: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viii所示的锰络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9.一种不对称催化氢化式x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奎岭仵朝政韩召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