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125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其包括有一板体,及于该板体上形成有多组致动部,该每组致动部设有一固定件,用以维持该平板弹片的形状;一变形件,是由该固定件向该板体中央方向延伸;一支持件,其第一端是与该变形件连接,并形成一细长的肋状,而产生其第二端;一受力件,是与该支持件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其可受力产生位移;及一稳定件,亦是连接于该支持件的第二端,而往该固定件方向延伸,并位于该支持件与该固定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于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并在不增加阻尼与不增加弹片的弹性系数条件下,具有响应时间短的特性。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化,人们越来越希望随身配备的电子产品可以有效降低体积,但受限于机电整系统的发展,且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应用领i或尚未普及化,所以业界普遍应用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 VCM)为电子产品上致动系统。音圈马达的优点在于体积小、耗电少、致动位移精确及价格相对低廉,非常适合做为电子产品中精准的短距离致动器,如手机中的震动马达、储存设备中的磁头/光学读写头的上下位移致动器,相机镜头内的自动对焦致动器等,然而音圈马达的致动与复原变化速度相较于电子产品动辄数豪秒的速度而言,相对上较慢些,因此在音圈马达上,通常会加入至少一弹片来加速致动或是复原的变化速度。4请参阅图l所示,是为使用于相机自动变焦(AF)的传统音圈马达的分解示意图,该音圈马达包含有一上盖ll、 一下底盖12及一外框架13,外框架13内四边分别设有磁铁14,围绕一个镜头座15,该镜头座15是用以容置一镜头组16,同时上线圈17与下线圈18分别固设在该镜头座15上,其中、该镜头座15可活动于该外框架13内的磁铁14环绕空间,当该上线圈17与下线圈18导通微弱电流时,可与该磁铁14的磁场产生相吸或是相斥的作用,并进而致动或是负为该镜头座15,而镜头座15是通过一个或是一组的平版弹片19来加速致动或复位速度。图2所示即为一般的平板弹片,然而在手机相机评价性能指针中,音圈马达的响应时间(Response-Time)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特性,其量测方式是外加一个80mA的脉冲电流,音圈马达可动部(如镜头座15)由启动到瞬时响应稳定的时间,其中的瞬时响应稳定条件是形成要小于10um,图3所示即为电流脉冲与音圈马达的行程示意图。实际上音圈马达决定响应时间的关键为可动部的劳伦兹力(Lorentz Force)与平板弹片的弹性力平衡的全部时间,请参照图1示,现有的技术如下,当线圈(Coil,如上线圈17与下线圈18)在磁场(Magnetic Field,磁铁14所产生)中受到劳伦兹力的作用,带动可动部产生一向+Z方向移动的动能,因此、弹片受到此力影响,产生位移并变形,当+Z方向的劳伦兹力与弹片变形所产生的弹性力平衡时,即达到稳定平衡,也就是响应稳定的行程与所需的时间。缘是,本专利技术创作人为解决现有音圈马达中所使用平板弹片的缺失,并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其可在不增加弹片阻尼与弹性系数以维持低耗电设计下,以缩短音圈马达的响应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板体,及于该板体上形成有多组致动部,该每组致动部设有一固定件,用以维持该平板弹片的形状; 一变形件,是由该固定件向该板体中央方向延伸; 一支持件,其第一端是与该变形件连接,并形成一细长的肋状,而产生其第二端; 一受力件,是与该支持件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其可受力产生位移;及一稳定件,亦是连接于该支持件的第二端,而往该固定件方向延伸,并位于该支持件与该固定件间。如是,当该受力件受外力时,将使该变形件、支持件及该稳定件变形,当外力消失时,通过该变形件、该支持件及该稳定件所共同产生的一整合弹性回复力。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及其它目的,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参考图式俾得以更深入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音圈马达的立体分解图2为现有音圈马达的平板弹片的上视图3为现有音圈马达接受脉冲电流产生的响应行程与响应时间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的上视图;图5为应用本专利技术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的音圈马达接受脉冲电流产生的响应行程与响应时间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上盖11下底盖12外框架13磁铁14镜头座15镜头组16上线圈17下线圈18平版弹片19板体1贯通孔2 致动部20 固定件21变形件22支持件 24受力件 23稳定件25凸点26收容槽 2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方便简洁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专利技术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4,是为本专利技术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的上视图,本实施例中包括有一板体1及形成于板体1上的四个致动部20。其中板体1中央形成有一贯通孔2。四组致动部20平均分布于贯通孔2周缘,分布均匀的将贯通孔2环绕包围。每一组致动部20包括有一固定件21、 一变形件22、 一支持件24、一受力件23及一稳定件25。固定件21为一四方形状,位于板体1外缘,是用以与一音圈马达的可动件连接(图未显示),音圈马达用于镜头的对焦系统时,该可动件为一镜头座;当该音圈马达用于储存装置时,该可动件为一磁头或光学读取头(图未显示)。变形件22是形成于板体1上,由固定件21向板体1的贯通孔2方向 延伸,可依需求设计成一不同的长短粗细。支持件24是形成板体1上,其第一端是与变形件22连接,并形成细长的肋状,而产生其第二端。受力件23是形成于板体1上,其与支持件24的第二端相连接,并往 贯通孔2方向延伸,而位于支持件24与贯通孔2间,其受力可产生位移。稳定件25亦形成于板体1上,是连接于支持件24的第二端,而往固 定部21方向延伸,并位于支持件24与固定件21间。稳定件25尾端形成 有一半圆形状的凸点26,并恰位于固定件21所设置的收容槽27内。经由上述说明后可知,在一般改善响应时间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增 加阻尼(Damping);其二、增加弹簧弹性系数,但音圈马达为一精密致动 马达,特别为了符合手机相机轻薄短小构造,所以音圈马达也以小体积为 目标发展,增加阻尼的作法对于讲求体积越来越小的音圈马达并不适用, 至于增加弹簧弹性系数则需选用刚性较强的弹性材料,但此举会增加音圈 马达的启动电流需求,造成耗电增加,减少电池供应时间。因此、本专利技术 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设置的稳定部25,并如本实施例中,配合其尾端凸点 26的半圆形构造,可对音圈马达整体运动时,提供一个反相振动,由于 惯性的关系,在平板弹片因为活动件而运动时,相对于该平板弹片的行进 方向产生一逆向力,在瞬时响应时会相对于音圈马达行程做相消性干涉,即如图5示所表现,可有效减少响应时间,特别是在不增加阻尼与弹性系数时,通过稳定部25与凸点26的设置而减少响应时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突破现有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己达到所欲增进的 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再者,本专利技术申请前未曾公开, 其所具的进步性、实用性及新颖性,显已符合专利技术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 提出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 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的限定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 饰,仍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板体;及多组致动部,形成于该板体上,该每组一致动部设有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圈马达的高稳定性平板弹片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板体;及 多组致动部,形成于该板体上,该每组一致动部设有一固定件,用以维持该平板弹片的形状,一变形件,由该固定件向该板体中央方向延伸,可扭曲以产生一弹性回复力,一支持件, 其第一端是与该变形件连接,并形成细长的肋状,而产生其第二端,一受力件,是与该支持件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其可受力产生位移,及一稳定件,亦是连接于该支持件的第二端,而往该固定件方向延伸,并位于支持件与固定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嘉
申请(专利权)人: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