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及其织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101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及其织造工工艺,包括若干循环组织,每个所述循环组织包括表层、里层和连接表层及里层的连接层,所述表层和里层均采用纱线混热熔丝编织纬平针组织,连接层为纱线编织,连接层的编织方式为前后针床表编织1+1罗纹组织至所需高度的处,编织单层罗纹连接两段织物,并1隔1选针轮流编织回到编织点,以此为一个基本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织物采用纱线和热熔丝纱线横编形成,结合自然界蝴蝶鳞片结构特征开发的新型仿生针织拥有立体结构的三维间隔织物内含有大量静止空气,织物隔热性能优良,同时还具有吸湿透气、吸能缓冲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功能织物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的,具体涉及一类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及其织造工艺


技术介绍

1、将蝴蝶翅膀表面的陷光结构及其光热转换保温原理应用于织物,并与三维间隔结构相结合,形成立体管状织物。相比于平纹织物,管状织物在压平状态下的层间空隙更大,静止空气更多,传热系数更小,因此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在起鼓状态下,保温性能更进一步提升,对织物传热性能的深入研究,开发出高保温织物。

2、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纤维物理或化学改性、纱线混纺或复合、织物结构配合及各种后整理技术等方面,以提高织物的保温功能。如公开号:cn201410396085.x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温性能的聚氨酯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特别适合用于纺制冬季内衣、护膝、护腕、腰带等织物。采用纳米级别的陶瓷粉体作为保温助剂与聚氨酯纤维混合,利用陶瓷粉体对热辐射的阻隔以及反射作用,降低热量的散失。保暖功能的实现是依赖于功能助剂对每层织物进行处理,而助剂的持久性、耐洗性较差,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保暖能力下降。如公开号:cn202111475090.6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加热感温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循环组织,每个所述循环组织包括表层、里层和连接表层及里层的连接层,所述表层和里层均采用纱线混热熔丝编织纬平针组织,连接层为纱线编织,连接层的编织方式为前后针床表编织1+1罗纹组织至所需高度的处,编织单层罗纹连接两段织物,并1隔1选针轮流编织回到编织点,以此为一个基本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的结构为蜂窝凹陷型结构、条纹凹槽型结构、格栅凹坑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循环组织,每个所述循环组织包括表层、里层和连接表层及里层的连接层,所述表层和里层均采用纱线混热熔丝编织纬平针组织,连接层为纱线编织,连接层的编织方式为前后针床表编织1+1罗纹组织至所需高度的处,编织单层罗纹连接两段织物,并1隔1选针轮流编织回到编织点,以此为一个基本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的结构为蜂窝凹陷型结构、条纹凹槽型结构、格栅凹坑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使用solidworks软件对碧凤蝶、绿带翠凤蝶、琉璃蛱蝶为代表的3种典型蝴蝶鳞片的几何结构进行三维建模,简化后提取为所述的三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蝶翅表面陷光结构的光热转换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里层和连接层采用的纱线为棉、涤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莎刘梦婕路丽莎罗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