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078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河道堤防包括防渗体系、交通通道、综合管廊、排水管道、堤顶路面、房屋建筑等设施,其中防渗体系由防渗底板和数面防渗墙围成,防渗体系内腔布设交通通道,交通通道与堤顶路面之间布设综合管廊和排水管道,堤顶路面的上方空间布设建筑承台,建筑承台通过若干排架柱与地下持力层连接,建筑物承台的顶部布设房屋建筑。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河道堤防的行洪、防洪能力,并拓展多级轨道交通、多级公路交通、航运交通及综合管廊、生产生活设施等功能,并高度集成,可充分利用河道堤防沿线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以打造新型现代化线性城市,并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以及后期的市政设施维养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具体为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堤防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设施,是沿江河、湖泊或海岸修筑的用来抵御洪水泛滥的水工建筑物。大规模堤防工程建成以后,如何加强堤防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并发挥应有功能和效益,仍是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防洪保安压力在逐步加大,迫切需要补齐堤防建设短板与弱项,因此堤防加固是保障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

2、传统的堤防加固设计方案,几乎仅承载行洪、防洪任务,堤防沿线大片的土地资源,以及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皆处于“浪费”状态。目前的技术,可实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含河道堤防区域)建造安全可靠的防渗墙,可在确保堤防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河道堤防多功能集成化设计和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及其设计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包括设置于堤下的防渗体系,所述防渗体系由防渗结构构建而成,防渗体系内腔设置功能通道,堤顶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包括设置于堤下的防渗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体系由防渗结构构建而成,防渗体系内腔设置功能通道,堤顶路面上方空间设置架空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布设建筑物,且建筑物通过支撑机构与地下持力层(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结构由防渗底板和防渗墙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体系包括堤前、堤后及底部分别设置的前高强度砼防渗墙(3)和后高强度砼防渗墙(2),所述前高强度砼防渗墙(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后高强度砼防渗墙(2),后高强度砼防渗墙(2)的底部连接高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包括设置于堤下的防渗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体系由防渗结构构建而成,防渗体系内腔设置功能通道,堤顶路面上方空间设置架空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布设建筑物,且建筑物通过支撑机构与地下持力层(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结构由防渗底板和防渗墙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化河道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体系包括堤前、堤后及底部分别设置的前高强度砼防渗墙(3)和后高强度砼防渗墙(2),所述前高强度砼防渗墙(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后高强度砼防渗墙(2),后高强度砼防渗墙(2)的底部连接高强度砼防渗底板(4)的一端,高强度砼防渗底板(4)的另一端连接于前高强度砼防渗墙(3)的侧壁,由前高强度砼防渗墙(3)、后高强度砼防渗墙(2)和高强度砼防渗底板(4)围成功能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为江胡松涛刘达陈芳李林骅刘初周鹏林太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