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抗震,具体涉及一种防跌落的桥梁抗震用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几十年来,中国桥梁现代化蓬勃发展,混凝土桥梁、钢桥大量建造。以前公路及铁路规范对于桥梁限位及抗震装置没有要求,因此,桥梁结构一般未设置限位及抗震装置,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于桥梁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不仅包括承载能力方面的要求,还包括使用性能以及抗震方面的新要求。
2、桥梁支座作为连接桥梁上下结构的主要部件,主要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将桥梁桥面结构所承受的载荷和变形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往往桥梁支座设置有减震结构,来传递桥梁上部结构所传递的震动。
3、现有技术中大多仅是针对竖直方向震动的缓震,但是斜侧的减震缓震能力较差,在桥梁受到斜侧力作用时,桥梁支座处常常会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支座连接处断裂,出现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通过在支撑座内设置第一减震组件来对桥体所受的横向的震动力进行缓冲,防止桥梁支撑座处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支座连接处断裂,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跌落的桥梁抗震用限位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包括第一支撑管(101)和第二支撑管(102),所述第二支撑管(102)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跌落的桥梁抗震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管(101)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1)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4),所述第一支撑杆(21)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外侧套设有第三弹簧(5),所述第三弹簧(5)一端与所述承载板(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跌落的桥梁抗震用限位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包括第一支撑管(101)和第二支撑管(102),所述第二支撑管(102)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跌落的桥梁抗震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管(101)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1)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4),所述第一支撑杆(21)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外侧套设有第三弹簧(5),所述第三弹簧(5)一端与所述承载板(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管(101)外侧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跌落的桥梁抗震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3)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杆(32)、第一伸缩杆(33)和支撑盘(34),所述第二支撑杆(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管(102)底部,所述第一伸缩杆(33)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2)底部,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盘(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1)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33)上,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盘(3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101)内侧底部开设有放置槽(9),所述支撑盘(34)放置于所述放置槽(9)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跌落的桥梁抗震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减震组件(6),所述第三减震组件(6)包括第二滑动块(61)、第二铰接杆(62)、第四弹簧(63)和第二伸缩杆(64),所述第二滑动块(61)设置为一对,一对所述第二滑动块(61)设置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分别设置于第一伸缩杆(33)两侧,所述第二滑动块(6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铰接杆(62)连接,一对所述第二滑动块(61)滑动的滑槽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所述第二伸缩杆(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旭,刘超辉,徐志强,姚锦柯,王志豪,母亚铭,姜永存,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