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057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所述加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灌注桩及周边进行地质探测,获取溶洞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S2、利用取芯钻机在灌注桩顶部中心位置钻孔,该孔延伸到灌注桩底部后,再向下延伸6M;S3、使用扩孔钻杆从灌注桩底部进行扩孔,扩孔产生的混凝土碎渣作为溶洞第一填充料;S4、采用高压旋喷自下而上注浆处理。通过采用扩孔钻从灌注桩底部进行扩孔,其产生的混凝土碎渣下落直接填充到溶洞内,作为第一填充料,能够形成更为密实的注浆固结体,为灌注桩桩底持力提供很好的支撑,能够使混凝土一体性更强,而且后浇筑形成的芯柱与灌注桩存在台阶支撑,从而保证灌注桩具有足够的支撑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为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重要的桩基础型式在基础工程中应用广泛,在具体设计中,灌注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但由于施工前地质溶洞未探测清楚或者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建设完成后新发育的溶洞存在,会影响灌注桩的承载力,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2、目前使用的一些加固方法很难保证后浇筑部分的混凝土与前期施工的混凝土柱的一体性,存在修复后的混凝土柱与其他混凝土柱受力不均衡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注桩桩底持力层的加固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解决了目前桩底加固方法很难保证后浇筑部分的混凝土与前期施工的混凝土柱的一体性,存在修复后的混凝土柱与其他混凝土柱受力不均衡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所述加固处理方法主要针对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桩底新发育的溶洞影响灌注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处理方法主要针对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桩底新发育的溶洞影响灌注桩承载力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1中探测到直径大于1.5m的溶洞时;在灌注桩周围钻设三个1.0m的辅助钻孔,三个1.0m的辅助钻孔以灌注桩为中心、呈三角形分布,辅助钻孔的底部伸至溶洞处;三个1.0m的辅助钻孔均采用高压旋喷自下而上注浆处理,形成的辅助基桩至少到达灌注桩顶端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处理方法主要针对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桩底新发育的溶洞影响灌注桩承载力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1中探测到直径大于1.5m的溶洞时;在灌注桩周围钻设三个1.0m的辅助钻孔,三个1.0m的辅助钻孔以灌注桩为中心、呈三角形分布,辅助钻孔的底部伸至溶洞处;三个1.0m的辅助钻孔均采用高压旋喷自下而上注浆处理,形成的辅助基桩至少到达灌注桩顶端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扩孔使用的钻头为离心式钻头,所述离心式钻头包括钻头主体(1)和分布在钻头主体上的多个伸缩式的刀体(5),所述钻头主体(1)的直径与s2步骤的钻孔相匹配,在钻头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钻杆连接的连接公头(2),所述钻头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锥头(3);在钻头主体(1)对应每个刀体(5)的位置开设有刀体安装腔(4),所述刀体安装腔(4)沿着钻头主体(1)的径向设置,所述刀体(5)滑动安装在刀体安装腔(4)的内侧,并在钻头主体(1)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伸出刀体安装腔(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桩底后发育溶洞的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扩孔使用的钻头为差速式钻头,所述差速式钻头包括筒形外壳(9)和设置在筒形外壳(9)内的伸缩式滚刀结构,所述筒形外壳(9)的直径与s2步骤的钻孔相匹配,筒形外壳(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端切削部(10),顶端设有与钻杆连接的输入轴(12),所述输入轴(12)的底端伸入筒形外壳(9)内部,且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3),所述输入轴(12)的底部设有加长轴(22),所述加长轴(22)底部通过减速机构与筒形外壳(9)底部转动连接,并在减速机构的作用下使筒形外壳(9)的转动速度小于输入轴(12)的转动速度;所述伸缩式滚刀结构包括环形架(14)和安装在环形架(14)上的至少两组切屑滚筒(18),所述筒形外壳(9)上开设有与每组切屑滚筒(18)对应的通孔;所述环形架(14)固定安装在筒形外壳(9)的内侧壁,每组切屑滚筒(18)通过安装座(15)安装在环形架(14)的底部,所述安装座(15)的内侧转动安装有螺纹座(16),所述螺纹座(16)与安装座(15)之间设置有棘轮结构(17),所述切屑滚筒(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轴(19),所述螺纹座(16)螺纹套接在螺纹轴(19)上,在螺纹轴(19)的端部滑动连接有传动轴(20),所述传动轴(20)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21),所述第二锥齿轮(21)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宁斌郑金黄淞朱守信余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