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经股静脉起搏器植入后用的下肢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1、起搏器植入后由于长时间的卧床患者通常会不自主的进行弯曲下肢等动作易导致股静脉穿刺点发生出血、导管移位等并发症,所以在术后通常会要求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同时对患者穿刺下肢伸直制动,目前制动时通常是采用夹板等对患者大腿、膝盖以及小腿进行固定从而迫使患者穿刺下肢伸直。
2、然而,长时间的制动也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临床上往往是给予下肢制动相关宣教的同时为患者穿刺下肢定期进行按摩,使患者下肢肌肉得到运动,但由于夹板等器械的固定,医护人员所能按摩的位置有限,特别是大腿和小腿被包裹的部分会长时间处于无法运动状态,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概率高居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股静脉起搏器植入后用的下肢制动装置,能够提高患者穿刺下肢的运动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
2、所述的经股静脉起搏器植入后用的下肢制动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股静脉起搏器植入后用的下肢制动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的顶部开设有左右相通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上端内固定有弧形结构的皮垫(16),皮垫(16)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填充有海绵(13),第一底板(3)的右侧水平设置有第二底板(6),第一底板(3)上方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用于将患者穿刺下肢压紧在皮垫(16)上的夹板(1),海绵(13)内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与皮垫(16)接触部分按摩的按摩组件,第二底板(6)上方竖直设置有脚板(10),脚板(10)的下端通过球形万向节(5)安装在第二底板(6)的顶部,脚板(10)的右侧安装有用于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股静脉起搏器植入后用的下肢制动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的顶部开设有左右相通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上端内固定有弧形结构的皮垫(16),皮垫(16)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填充有海绵(13),第一底板(3)的右侧水平设置有第二底板(6),第一底板(3)上方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用于将患者穿刺下肢压紧在皮垫(16)上的夹板(1),海绵(13)内安装有用于对患者下肢与皮垫(16)接触部分按摩的按摩组件,第二底板(6)上方竖直设置有脚板(10),脚板(10)的下端通过球形万向节(5)安装在第二底板(6)的顶部,脚板(10)的右侧安装有用于驱动脚板(10)绕其下端上下摆动的驱动组件,第二底板(6)和脚板(10)上均固定有弹性绑带(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股静脉起搏器植入后用的下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自由转动的转动杆(14),转动杆(14)水平穿装在海绵(13)内,转动杆(14)上套装有凸轮(15),凸轮(15)的近心端与皮垫(16)的底部接触,转动杆(14)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杆(14)旋转的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股静脉起搏器植入后用的下肢制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