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9840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0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枕头,其包括第一枕体、位于第一枕体下方的第二枕体及夹设于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之间的填充结构,所述填充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填充组件、第二填充组件及第三填充组件,所述第二填充组件包括第一枕芯、第二枕芯、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第一颈部支撑部及由第二枕芯凸设而成的第二颈部支撑部,所述第二枕芯的长度大于第一枕芯的长度;所述第一枕芯、第二枕芯、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的硬度依次减小。本技术的适应性广,舒适度高。组合枕头软硬分区,能适应于不同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使用者的颈部与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的贴合度高,提高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对使用者的颈部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尤其是指一种组合枕头


技术介绍

1、睡觉的时间占据了人们生命的三分之一,而枕头更在人们睡觉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实,枕头主要的作用并不是用来托住头部,其更重要的作用是要为颈椎提供支撑,让人们躺在床上时,颈椎也能像直立时般,呈现自然和放松的状态。因此,枕头的支撑强度和弹性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在专利申请号cn202310735078.7、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儿童健康分区枕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包括上外套、下外套、设置在上外套和下外套之间的枕芯以及设置在枕芯下方的枕垫,枕芯包括设置在中部的仰睡区以及对称设置在仰睡区的两侧的侧睡区,侧睡区设有向下的外凸斜面。此专利申请的仰睡区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仰睡时的舒适性差;软硬度不能满足多种适用人群的不同需求,实用性差。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枕头。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组合枕头,其包括第一枕体、位于第一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体(1)、位于第一枕体(1)下方的第二枕体(2)及夹设于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之间的填充结构(3),所述填充结构(3)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填充组件(4)、第二填充组件(5)及第三填充组件(6),所述第二填充组件(5)包括第一枕芯(51)、第二枕芯(52)、由第二枕芯(52)的靠近第一枕体(1)的一侧面凹设而成的第一凹陷部(53)、由第二枕芯(52)的靠近第二枕体(2)的一侧面凹设而成的第二凹陷部(54)、由第一枕芯(51)凸设而成的第一颈部支撑部(55)及由第二枕芯(52)凸设而成的第二颈部支撑部(56),所述第二枕芯(52)的长度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体(1)、位于第一枕体(1)下方的第二枕体(2)及夹设于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之间的填充结构(3),所述填充结构(3)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填充组件(4)、第二填充组件(5)及第三填充组件(6),所述第二填充组件(5)包括第一枕芯(51)、第二枕芯(52)、由第二枕芯(52)的靠近第一枕体(1)的一侧面凹设而成的第一凹陷部(53)、由第二枕芯(52)的靠近第二枕体(2)的一侧面凹设而成的第二凹陷部(54)、由第一枕芯(51)凸设而成的第一颈部支撑部(55)及由第二枕芯(52)凸设而成的第二颈部支撑部(56),所述第二枕芯(52)的长度大于第一枕芯(51)的长度;所述第一枕芯(51)、第二枕芯(52)、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的硬度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55)和第二颈部支撑部(56)的高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枕芯(51)上的第一定位凸起(57)及设置于第二枕芯(52)上的第二定位凸起(58),所述组合枕头还包括分别前后设置于第一枕体(1)上的第一定位凹槽(7)和第二定位凹槽(8)及分别前后设置于第二枕体(2)上的第三定位凹槽(9)和第四定位凹槽(10),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7)能容置于第一定位凹槽(7)和第三定位凹槽(9)内,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8)能容置于第二定位凹槽(8)和第四定位凹槽(10)内。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吕政国林卓曼王海燕李佐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赛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