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器件以及头戴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939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1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传输器件及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光传输器件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以及光输入元件和光输出元件;所述第二基底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基底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基底;所述光输入元件和所述光输出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经所述光输入元件耦合进所述第一基底的光线,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基底内全反射传播至所述光输出元件后出射,另一部分射入所述第二基底内全反射传播并多次透射回所述第一基底,最终传播至所述光输出元件后出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方案能够提升光传输器件的光学效率及耦出光线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更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光传输器件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光波导是实现增强现实的主流技术方案之一,基于透明基板的全反射作用将光线进行无损传导。在光波导中,对于不同初始入射角的光线,在光波导片中发生全反射传播时的角度差异较大,这对于大fov波导片尤为明显。

2、由于各光线传播角度差异大,在波导片中全反射一次时在波导平面内的空间位置变化差异大。因此,从光线耦入波导至耦出波导进入人眼的过程中,在波导片内发生全反射的次数,及与耦出光栅进行有效衍射的次数,对不同角度光线有较大的差异。较少的全反射/衍射次数会导致相应的光线利用效率偏低,从而影响波导整体的图像传递效率。同时,不同光线之间的效率差异过大,会直接导致波导传递入眼的图像的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传输器件及头戴显示设备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传输器件,所述光传输器件包括:

3、第一基底;

>4、第二基底,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第二基底(12)的折射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12)的厚度为10um~50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射分离层(4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11)靠近所述第二基底(12)的表面上的局部区域,并位于所述第一基底(11)向所述第二基底(12)传播光线的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12)覆盖所述透反射分离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11)与所述第二基底(12)的折射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12)的厚度为10um~50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射分离层(4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底(11)靠近所述第二基底(12)的表面上的局部区域,并位于所述第一基底(11)向所述第二基底(12)传播光线的路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12)覆盖所述透反射分离层(40),且所述第二基底(12)的尺寸与所述透反射分离层(40)的尺寸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12)覆盖所述透反射分离层(40),且所述透反射分离层(40)在靠近光线从所述第一基底(11)出射向所述第二基底(12)的一端形成第一镂空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传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射分离层(40)靠近所述第二基底(12)的光传播末端的位置形成第二镂空区。

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浪魏如东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