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悬浮电机及无死区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933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磁悬浮电机及无死区搅拌器,磁悬浮电机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定子及转子,定子包括第一磁轭、线圈及第二磁轭,上壳体设置在第一磁轭折弯部一侧,上壳体中心设置凹槽,转子可旋转地设置于凹槽内,上壳体于凹槽外侧沿远离下壳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凸台,下壳体上沿低于凸台上沿,凸台内容置第一磁轭的折弯部及位移传感器,凸台之间设置间隔,凸台内侧壁与转子外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通过间隔与电机外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机转子与凸台之间设置连通的通道,使电机的动作部分的内部与周边区域相互连通,有效消除了搅拌罐内的搅拌死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磁悬浮电机及无死区搅拌器


技术介绍

1、在生物制药领域,尤其是对于生物细胞培养液的混合处理过程中,搅拌装置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细胞生长环境的一致性和培养效率。传统的搅拌技术已经发展至采用磁悬浮无轴承电机驱动搅拌叶轮,以实现无接触、无摩擦搅拌,从而减少机械磨损并降低污染风险。目前市场上的此类搅拌器通常包括一个底部设计有圆柱形凹槽的搅拌罐,凹槽内部安装有镶嵌有永磁体的搅拌叶轮,而与之对应的磁悬浮无轴承电机则嵌合在搅拌罐外部的相应凸台上,通过磁场力的作用驱动叶轮旋转。

2、尽管这种磁悬浮搅拌技术相较于传统机械搅拌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一项关键性问题。由于现有电机结构与搅拌罐的设计局限性,罐底部凹槽区域形成了一个难以触及的搅拌死区,该区域内培养液的混合效果较差,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营养成分分布不均或代谢废物积累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培养液的整体质量和反应进程,也限制了生物制药工艺的精确控制与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悬浮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1)、上壳体(12)、定子及转子,所述下壳体(11)与上壳体(12)围合形成封闭腔室,定子设置在封闭腔室内,所述定子包括第一磁轭(21)、线圈(23)及第二磁轭(24),第一磁轭(21)一端与第二磁轭(24)连接,另一端沿电机径向折弯,线圈(23)绕设在第一磁轭(21)中部,上壳体(12)设置在第一磁轭(21)折弯部一侧,所述上壳体(12)中心设置凹槽,转子可旋转地设置于凹槽内,且转子不与凹槽底部或侧面接触,上壳体(12)于凹槽外侧沿远离下壳体(11)的方向凸出形成凸台(13),下壳体(11)上沿低于凸台(13)上沿,凸台(13)内容置第一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悬浮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1)、上壳体(12)、定子及转子,所述下壳体(11)与上壳体(12)围合形成封闭腔室,定子设置在封闭腔室内,所述定子包括第一磁轭(21)、线圈(23)及第二磁轭(24),第一磁轭(21)一端与第二磁轭(24)连接,另一端沿电机径向折弯,线圈(23)绕设在第一磁轭(21)中部,上壳体(12)设置在第一磁轭(21)折弯部一侧,所述上壳体(12)中心设置凹槽,转子可旋转地设置于凹槽内,且转子不与凹槽底部或侧面接触,上壳体(12)于凹槽外侧沿远离下壳体(11)的方向凸出形成凸台(13),下壳体(11)上沿低于凸台(13)上沿,凸台(13)内容置第一磁轭(21)的折弯部及位移传感器,所述凸台(13)的数量为多个,且凸台(13)之间设置间隔(15),所述凸台(13)内侧壁与转子外侧壁之间形成间隙(14),所述间隙(14)通过间隔(15)与电机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台(13)内容置的第一磁轭(21)的数量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台(13)内容置2个第一磁轭(21)的折弯部,且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每个凸台(13)内的2个第一磁轭(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台(13)内容置的第一磁轭(21)的数量为1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3)沿电机周向均布,且相邻凸台(13)之间的间隔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庆文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槃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