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污染溯源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8432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12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质污染溯源无人船,包括无人船本体以及全景摄像机,加高座上端面安装有全景摄像机,无人船本体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无人船本体左方安装有用于对污染水质进行检测溯源的检测头,无人船本体上端面左侧设置有用于对检测头使用高度进行调整的调节组件,本实用通过控制微型齿轮减速电机正转,便可以使第一蜗杆通过联动杆带动第二蜗杆一同正转,此时第一蜗杆会通过第一蜗轮和第一支撑轴带动第一架高板相下侧摆动,与此同时,第二蜗杆通过第二蜗轮和第二支撑轴带动第二架高板同步相下侧摆动,以此对无人船本体进行抬升架高,以便使用人员更加省力便捷的对无人船本体进行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具体为一种水质污染溯源无人船


技术介绍

1、超标污水非法偷排的问题在我国较严重,已对水系及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污染和伤害。加强对超标污水偷排现象的有效监管、污染物溯源和追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其中对污染源进行排查、对污染物进行溯源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用到相应的无人船对污染源进行溯源监测,无人船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

2、公开号“cn211543821u”提供的一种用于水质监测与污染源追踪的无人船,通过设置电机、传动机构、螺杆、直齿轮和滑轮,解决了目前常见的用于水质监测与污染源追踪的无人船从地面送往水面上时,至少需要两人将无人船抬至水面上,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3、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

4、首先该无人船中抬起结构构造过于复杂,不仅增加了无人船的制造成本,而且后期维护难度大,其次该用于水质监测与污染源追踪的无人船没有相应的调节结构对检测结构进行支撑调整,导致检测结构使用高度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污染溯源无人船,包括无人船本体(1)、智能天线(3)、全景摄像机(4)、加高座(5)以及ph数字传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本体(1)上端面右侧安装有智能天线(3),所述无人船本体(1)上端面安装有加高座(5),所述加高座(5)上端面安装有全景摄像机(4),所述加高座(5)前方安装有无人船控制盒(6),所述无人船控制盒(6)上端面安装有ph数字传感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污染溯源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架高板(23)、第一支撑轴(26)、微型齿轮减速电机(27)、第一蜗轮(28)、第一蜗杆(29)和联动杆(2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污染溯源无人船,包括无人船本体(1)、智能天线(3)、全景摄像机(4)、加高座(5)以及ph数字传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本体(1)上端面右侧安装有智能天线(3),所述无人船本体(1)上端面安装有加高座(5),所述加高座(5)上端面安装有全景摄像机(4),所述加高座(5)前方安装有无人船控制盒(6),所述无人船控制盒(6)上端面安装有ph数字传感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污染溯源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架高板(23)、第一支撑轴(26)、微型齿轮减速电机(27)、第一蜗轮(28)、第一蜗杆(29)和联动杆(214),所述无人船本体(1)内部右侧安装有微型齿轮减速电机(27),所述微型齿轮减速电机(27)左端连接有第一蜗杆(29),所述第一蜗杆(29)左端连接有联动杆(214),所述第一蜗杆(29)环形侧面上侧啮合有第一蜗轮(28),所述第一蜗轮(28)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轴(26),所述第一支撑轴(26)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架高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质污染溯源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214)左端连接有第二蜗杆(213),所述第一蜗杆(29)环形侧面上侧啮合有第二蜗轮(212),所述第二蜗轮(212)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轴(211),所述第二支撑轴(211)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架高板(22),所述第一架高板(23)和第二架高板(22)底部均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红郭雪纯李祥杰欧阳炎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辰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