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煮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3780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煮饭系统,其包括外壳;供米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米箱、至少一个输送单元和吹送单元,米箱设置于外壳内部,输送单元的输入端与米箱连接,吹送单元用于吹送输送单元持续输出的食料;清洗装置包括清洗仓、清洗组件和供水单元,吹送单元的出料端连接至清洗仓,供水单元与清洗仓连接,用于给清洗仓供水并将清洗仓产生的废水排出,清洗组件用于对清洗仓内的食料进行清洗;加热平台,设置于清洗仓的下方,用于放置电饭煲;智能主控单元,设置于外壳,智能主控单元与输送单元、吹送单元、清洗组件、供水单元和加热平台电连接,用于控制并反馈信息,该系统可以保证加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防止食料堆积,进而使得实际加料量与预定加料量基本一致,保证煮出来的米饭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烹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煮饭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作为与人们日常饮食起居的重要组成部分,电饭煲是厨房电器最不可缺少的设备。然而现有面市的电饭煲多为简单的煮熟功能,需要我们手工将制作的材料分量和清洗好,再投入到电饭煲内进行预约或即时制作,需要使用者花去大量的时间和技巧,才能做出适合我们个性口味和需求的饭食(比如做纯米饭、纯粥、花式杂粮米饭、花式杂粮粥、酥软口味的米饭、嚼劲口味的米饭,再或根据不同进餐人数制作不同的分量)。

2、在越来越智能化的家居生活环境要求下,智能煮饭系统应运而生,其集成了洗米、煮饭多功能为一体,但是现有技术的智能煮饭系统在使用时,一般采用食料自重送米,经常会出现送料堵塞的问题,食料不能按照预定数量和要求到达清洗区域,因此,制作出的米饭口感会因为食料量误差导致较大区别,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煮饭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p>2、本专利技术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送单元包括吹送管道和吹料件,所述吹送管道具有吹气端和出料端,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吹气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所述出料端与所述清洗仓连接,所述吹料件安装于所述吹气端,用于在所述吹送管道内部形成沿吹气端到出料端的吹送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底槽、输送螺旋、第一驱动马达和下料管、所述底槽上端敞口并设置于所述米箱下端,所述输送螺旋设置于所述底槽内部,所述底槽的一侧形成有出料口,所述下料管连通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吹送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送单元包括吹送管道和吹料件,所述吹送管道具有吹气端和出料端,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吹气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所述出料端与所述清洗仓连接,所述吹料件安装于所述吹气端,用于在所述吹送管道内部形成沿吹气端到出料端的吹送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底槽、输送螺旋、第一驱动马达和下料管、所述底槽上端敞口并设置于所述米箱下端,所述输送螺旋设置于所述底槽内部,所述底槽的一侧形成有出料口,所述下料管连通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吹送管道,所述第一驱动马达与所述输送螺旋驱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米箱和所述输送单元的数目均至少为两个,多个所述米箱在所述外壳内部错开设置,所述米箱和输送单元一一对应,所述吹送管道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进料位,所述进料位和所述下料管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仓包括仓体、出料盖板和仓盖,所述仓体形成有呈回转体形状的清洗腔,所述仓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仓盖盖装于所述仓体的第二端,所述仓体的侧壁形成有进水口和进料口,所述清洗仓的下端形成有出料口,所述出料盖板设置于仓体外部并靠近所述出料口设置,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所述仓体的上端形成有泄压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煮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包括转轴、多个搅拌杆、螺旋板和第二驱动马达,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清洗腔,所述搅拌杆沿所述转轴的径向交错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侧面,所述螺旋板沿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引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丰耘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