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技术

技术编号:423713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屏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包括: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对木材料活性处理,对活性处理后的木材料碳化处理,制得生物质碳;采用盐酸溶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和盐酸多巴胺配制多巴胺单体溶液,采用过氧化氢溶液与配制的多巴胺单体溶液对生物质碳进行修饰,制得聚多巴胺修饰的生物质碳;采用硝酸银溶液、氨溶液配制银氨溶液,将聚多巴胺修饰的生物质碳浸泡至银氨溶液中,对银氨溶液进行pH值调节后,加入葡萄糖溶液,超声反应,制得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经聚多巴胺修饰的生物质碳表面及内部孔隙中沉积银纳米颗粒,在双波段均拥有优异的电磁屏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屏蔽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材料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污染已被认为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后的第四大公害。电磁辐射不仅影响精密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同时,以5g为代表的现代电信技术的迅速普及,促进了电磁屏蔽(emi)材料和设备的改进。

2、电磁屏蔽材料主要有金属类、填充类、表面敷层类及导电涂层类。传统的金属基材料由于高电导率而表现出优异的电磁干扰屏蔽效果,但由于价格昂贵、超高密度、较差的耐环境性等缺点逐渐被其它材料所替代,探索更加轻质,成本更低的电磁屏蔽材料变得更加重要。生物质碳电磁屏蔽材料来源广泛且成本低,近年来,木质资源以其可持续性好,重量轻,多孔分层结构,资源丰富等特点受到广泛研究,但是木质材料属绝缘性材料,导电性差,无法实现电磁屏蔽干扰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将木质材料与金属材料进行复合时,容易出现金属材料镀层不牢固,分布不均匀,无法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以及无法同时实现多个波段的电磁屏蔽效果等问题。

3、因此,如何将木基材料与其他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对木材料进行活性处理,包括:采用浓度为0.03-0.1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对木材料进行30min的超声浸泡,采用去离子水对超声浸泡后的木材料清洗,将清洗后的木材料在60℃的温度下干燥2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碳化处理包括: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900℃,保温3h,自然冷却至室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对木材料进行活性处理,包括:采用浓度为0.03-0.1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对木材料进行30min的超声浸泡,采用去离子水对超声浸泡后的木材料清洗,将清洗后的木材料在60℃的温度下干燥24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碳化处理包括: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900℃,保温3h,自然冷却至室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按配比采用盐酸溶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和盐酸多巴胺配制多巴胺单体溶液,包括:向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中依次加入盐酸溶液和盐酸多巴胺,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的浓度为0.4mol/l,盐酸溶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和盐酸多巴胺的摩尔比为1:1.2:0.0316,室温下磁力搅拌10min,制得多巴胺单体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碳/银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按配比采用过氧化氢溶液与配制的多巴胺单体溶液对生物质碳进行修饰,包括:将生物质碳浸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胡文倩吴玉程夏丽黄中鑫张雪茹崔接武秦永强舒霞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