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旭光专利>正文

一种门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710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框,涉及建筑构件方面,设置于对应墙体,其包括两条竖直的侧框和连接两条侧框的顶框,该顶框设于该等侧框之间,且与该等侧框首尾相连,所述门框还包括至少两组连接组件,该等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每一侧框,每一连接组件都分为设置于侧框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于墙体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并卡持于第一连接件,所述顶框和侧框均为L形,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横向位于所述L形侧框的长边内侧,该门框的表面上不会形成钉痕,因此不影响门框的美观,有利于门框的表面清洁,该门框整体安装,简单方便且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尤其是一种可推拉安装的门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门框安装,一种是将门框的三条门框边直接通过钉子钉在与其对应 的墙体上;另一种是预先在与其对应的墙体上用钉子固定若干木块,然后将门框的三条门 框边直接通过钉子钉在已设置好的木块上;另一种方式较第一种方式来说,门框与墙体的 牢固程度更佳。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在门框的表面留下钉痕,影响到门框的美 观,钉痕处容易生锈,不利于门框的表面清洁;并且该等方法中,门框的三条边是依次向墙 体上安装的,因此对个各边的安装数据都需要非常精确,从而使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框,其包含与之 相匹配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分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于门框的两侧框 以及与其对应的墙体上,安装时门框可推入对应墙体内,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 支撑门框重量,不会在门框的表面上形成钉痕,不影响门框的美观,有利于门框的表面清 洁,所述门框整体安装,安装过程方便快捷,提高安装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框,设置于对应墙体,其 包括两条竖直的侧框和连接两条侧框的顶框,该顶框设于该等侧框之间,且与该等侧框首 尾相连,所述门框还包括至少两组连接组件,该等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每一侧框,每一连接组 件都分为设置于侧框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于墙体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 二连接件相互配合并卡持于第一连接件,所述顶框和侧框均为L形,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横 向位于所述L形侧框的长边内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两连接组件均设有安装孔,通过结合件分别固定 于侧框和墙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长方体,第一连接 件配合于第二连接件上方,且紧贴第二连接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一第二长方体,其顶面向上凸有 一个与该第二长方体等长的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结构相同且方向不同,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个直角梯形台,所述第一连接件 具有一长方体,其底面设有一缺口 ,所述缺口形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状相同,所述第二连 接件配合于第一连接件下方缺口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一第二长方体,其侧面下方凸有 一直角梯形台,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一第一长方体,其底面延伸出一具有缺口的长方体,该 缺口与该直角梯形台形状相同,第一连接件具有缺口的侧面与第二连接件具有直角梯形的侧面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下方具有缺口的另一长方体,所述缺口与第二连接件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且该缺口位于长方 体的一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一第二长方体,该长方体侧面延伸出一凸块,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一第一长方体,其下部延伸出一卡持台,该卡持台宽度小 于所述第一连接件,高度与第二长方体高度相同,该卡持台还具有一缺口 ,所述缺口与所述 凸块相同。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支撑门框重量,在 起到符合建筑标准的同时,门框的表面还不会留下钉痕,保持了门框整体的美观性;同时门 框表面不会留下钉的锈点,有利于门框表面的清洁;另外,该门框整体进行安装,不用分为 三次组装,安装方法简单方便,且安装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门框与墙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图1 :门框l,侧框ll,顶框12,墙体2,结合件3,安装孔4,第一连接件 al,第二连接件a2; 图2 :第一连接件bl,第一长方体bll,第二连接件b2,第二长方体b21,长方体 b22,安装孔4 图3 :第一连接件cl,缺口 cll,第二连接件c2,斜面c21,安装孔4 ; 图4 :第一连接件dl,第一长方体dll,长方体dl2,缺口 dl3,第二连接件d2,第二长方体d21,侧面d22,直角梯形台d23,斜面d24,安装孔4 ; 图5 :第一连接件el,缺口 ell,第二连接件e2,安装孔4; 图6 :第一连接件fl ,第一长方体fl 1 ,卡持台f12,侧面f13,缺口 f14,第二连接件 f2,第二长方体f21,凸块f22,安装孔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连接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本技术一种门框1配合安装在墙体2 上,所述门框1包括两条竖直的侧框11,以及设置在两侧框11之间的顶框12,所述侧框11 和顶框12首尾相连。所述侧框11和顶框12均为L形,其L形侧框的长边内侧设有一组连 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侧框11上的第一连接件al和设置在墙体2上的第二连 接件a2,本实施例中二者为相同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al横向设置于侧框11上, 第二连接件a2横向设置于墙体,且与第一连接件al所安装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al略高于第二连接件a2。所述连接组件上均设有两个贯穿的安装孔4,该等安装孔4内均由 一个结合件3将连接组件固定在侧框11和墙体2上,还可涂上粘胶使其更加牢固,本实施 例以及其余5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框11上的安装孔4为螺纹孔,与其相配合的结合件3为 一个螺钉,并配合使用一螺帽(图未示),通过拧紧该螺钉上的螺帽而使螺钉固定在侧框11 上,然后再侧框11的外延上敷设一层高分子材料及其他具有表面包裹、修饰功能的外层, 从而使得在门框外表面上看不到螺帽;安装在墙上的结合件3为一个铆钉,是通过外力将 第二连接件a2铆接到墙体上的。另外,所述连接组件根据门框的材质重量而设置成相互等 距间隔的多组,至少为两组。当安装时,将所述门框1的L形侧框内侧贴近所述墙体,由于 第一连接件al与第二连接件a2为相同的长方体结构,二者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且每两个相 邻的第一连接件al或第二连接件a2,因此只要把侧框11上的第一连接件al紧贴在墙体2 上的第二连接件a2的上方,使第一连接件al的底面贴在第二连接件a2的顶面,并沿着第 二连接件a2的顶面横向推进,直至L形侧框的短边紧密贴在墙体上为止。此时门框1完好 的安装在墙体上,其自身重量由第一连接件al和第二连接件a2共同支撑,该等连接组件可 以为木质或其它符合建筑标准的材质,并根据需要在连接组件相贴合的面上涂上粘胶,在 契合之后不容易向外侧松动、脱落,门框可以整个安装,方便快捷,提高安装效率;还避免了 在门框1的表面留下钉痕,保持了门框1的美观性,同时还有利于门框1表面的清洁工作。 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相同,区别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b2具有一个第二长方体b21,其顶面向上凸有一个与该第二长方体等长的 长方体b22,且该长方体b22的侧面设有横向贯穿的两个安装孔4。所述第一连接件bl与 第二连接件b2的结构和大小均相同,其方向与第二连接件b2相反,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框,设置于对应墙体,其包括两条竖直的侧框和连接两条侧框的顶框,该顶框设于该等侧框之间,且与该等侧框首尾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还包括至少两组连接组件,该等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每一侧框,每一连接组件都分为设置于侧框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于墙体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并卡持于第一连接件,所述顶框和侧框均为L形,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横向位于所述L形侧框的长边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门框,设置于对应墙体,其包括两条竖直的侧框和连接两条侧框的顶框,该顶框设于该等侧框之间,且与该等侧框首尾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还包括至少两组连接组件,该等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每一侧框,每一连接组件都分为设置于侧框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于墙体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并卡持于第一连接件,所述顶框和侧框均为L形,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横向位于所述L形侧框的长边内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连接组件均设有安装孔,通过结合件 分别固定于侧框和墙体。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长方体, 第一连接件配合于第二连接件上方,且紧贴第二连接件。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一第二长方体,其顶面 向上凸有一个与该第二长方体等长的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结构相同且方 向不同,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匹配。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章旭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