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6679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48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进汽密封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包括:内部形成有进汽槽的导汽管;插接于进汽槽内的进汽插管;套设于进汽插管的外周面并位于该进汽插管与导汽管之间的环形空腔内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多个沿进汽插管的插接方向彼此交替布置的密封环和导向环,密封环的周向长度能够随进汽插管的变形而变化,当进汽插管膨胀时,密封环可随进汽插管的外径变化而变化,防止二者发生咬死现象,又减少蒸汽泄漏,尤其当机组运行多年后进汽插管产生椭圆变形的现象时,可以与变形的进汽插管适配,避免出现间隙,有效防止高压蒸汽泄漏到高压外缸造成高压外缸过热、中分面漏汽的现象,进而保证汽轮机机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进汽密封,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1、汽轮机是火电站的关键动力设备,是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进而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由锅炉生产的高温、高压水蒸汽,经高压进汽管进入高压汽缸,经过蒸汽透平,将热能与压力势能转换成汽轮机的机械能,带动汽轮机转子做功,该机械功通过汽轮机转轴传递给发电机,从而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2、目前,现有的高压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多为封闭圆结构,为防止密封环与高压进汽插管在汽轮机运行时发生咬合现象,密封环与进汽插管之间多留有较大间隙,这样机组在运行时大量新蒸汽通过密封环与进汽插管之间的间隙泄漏。其中,中国专利cn110966050b公开了一种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交错层叠的套设于进汽插管,密封环与进气插管之间留有间隙,以此减少蒸汽的轴向环间泄漏。然而,经长时间使用的进汽插管会产生椭圆变形的现象,新配置更换的密封环也只能按照进汽插管最大外圆进行装配,造成密封环与进汽插管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变大,从而造成汽轮机机组热耗升高和能源浪费、高压外缸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7)包括平行于所述进汽插管(5)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7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1)底端且径向内折的第二连接板(72),所述密封环(6)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72),所述密封环(6)的内周面紧密贴合于所述进汽插管(5)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进汽插管(5)延伸方向,所述密封环(6)的延伸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7)包括平行于所述进汽插管(5)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7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1)底端且径向内折的第二连接板(72),所述密封环(6)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72),所述密封环(6)的内周面紧密贴合于所述进汽插管(5)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进汽插管(5)延伸方向,所述密封环(6)的延伸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6)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7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一径向间隙(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进汽插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1)的外周面连接于所述导汽管(1)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板(72)的内周面与所述进汽插管(5)的外周面之间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朝晖王杰杨存赵丽华余红兵王学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惠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