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606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45
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包括储油筒、出油筒、曲轴、摇杆、排气装置以及驱动电机,出油筒内开设有曲轴腔和第一活塞腔、上端开设有接油口,曲轴腔位于出油筒底部,曲轴横向布置于曲轴腔内,驱动电机、摇杆分别连接于出油筒外侧且一端穿过出油筒后分别与曲轴的两端相连接,第一活塞腔下端与曲轴腔相连通,接油口下端与第一活塞腔上端相连通,第一活塞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通过第一连杆与曲轴的轴颈相连接,储油筒连接于出油筒一侧且输出端穿过出油筒与第一活塞腔相连通,储油筒输出端位于第一活塞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排气装置连接于出油筒外侧且与第一活塞腔相连通。本设计不仅操作方便、效率较高,而且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


技术介绍

1、黄油在化工行业中是一种粘稠的油质,主要用于润滑和保护零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在施工现场作业中为避免轴承干摩擦损耗而需要加注黄油,在土方施工中由于现场沙子、灰尘等容易混入黄油中或挖掘机各个机构转动时黄油挤出影响润滑效果,因此重载机械设备必须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更换黄油进行维护,在传统的黄油更换方法中,多数施工人员采用手工或者使用机器换黄油,操作比较复杂,不仅费时效率还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更换黄油操作复杂、效率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效率较高的双作用电动黄油枪。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包括储油筒、出油筒、曲轴、摇杆、排气装置以及驱动电机,所述出油筒的上端开设有接油口,所述出油筒内开设有曲轴腔、第一活塞腔,所述曲轴腔位于所述出油筒的底部,所述曲轴横向布置于所述曲轴腔内,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出油筒的外侧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后与所述曲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摇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出油筒的外侧且一端穿过所述出油筒后与所述曲轴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塞腔沿所述出油筒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下端与所述曲轴腔相连通,所述接油口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腔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曲轴的轴颈相连接,所述储油筒连接于所述出油筒的一侧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与所述第一活塞腔相连通,所述储油筒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塞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排气装置连接于所述出油筒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活塞腔相连通。

3、所述出油筒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二活塞腔的下端与所述曲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腔、接油口的连接处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曲轴的轴颈相连接,所述排气装置连接于所述出油筒的外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相连通,所述储油筒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相连通,所述储油筒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导通状态的转换开关。

4、所述出油筒包括底座、枪体、三通接头、上盖,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枪体的下侧,所述三通接头连接于所述枪体的上侧,所述上盖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的上侧,所述底座的上侧开设有所述曲轴腔,所述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位于所述枪体内,所述上盖的中心处开设有所述接油口,所述枪体靠近中部的外侧开设有两个黄油入口,所述储油筒的输出端与两个所述黄油入口相连通,所述黄油入口位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三通接头开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油口相连通,所述转换开关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的连通处,所述转换开关用于控制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的导通状态。

5、所述转换开关包括转动轴、挡板,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的连通处,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所述挡板的外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的空腔外形相匹配。

6、所述排气装置包括两个排气阀,所述三通接头靠近上端的外侧沿径向开设有两个排气孔,两个所述排气孔分别与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相连通,两个所述排气阀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气孔相连通。

7、所述储油筒内开设有第三活塞腔,所述储油筒的一端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的一端与两个所述黄油入口相连通,所述出油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塞腔相连通,所述第三活塞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所述储油筒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有拉手,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储油筒后与所述第三活塞相连通,所述第三活塞远离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塞腔之间填充有黄油,所述第三活塞靠近拉杆的一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活塞腔的内底壁。

8、所述储油筒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出油筒的外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储油筒通过外螺纹与出油筒的内螺纹相连接。

9、所述储油筒的另一端安装有行程开关,所述拉杆的外周面连接有接触片,所述行程开关的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接触片布置。

10、两个所述黄油入口均位于所述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的中部,所述第一活塞的上止点位于所述第一活塞腔的中部,所述第二活塞的上止点位于所述第二活塞腔的中部。

11、所述双作用电动黄油枪还包括油嘴接口、软管,所述油嘴接口与挖掘机上的黄油嘴相连通,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油嘴接口相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油口的上端相连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技术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中,通过将出油筒与挖掘机的黄油嘴进行连接,储油筒向出油筒内注入黄油,通过曲轴转动带动第一活塞在第一活塞腔内上下移动,第一活塞在第一活塞腔内上移时,第一活塞堵住黄油入口后将腔内黄油推至接油口进行加注黄油,第一活塞在第一活塞腔内下移时,黄油入口打开黄油从储油筒进入到第一活塞腔内,同理,第二活塞腔也利用同样方式工作,同时由于曲轴采用电动和手动的双驱动方式,通过驱动电机能进行自动加注黄油,在驱动电机故障时可采用手动摇动摇杆的方式带动曲轴转动加注黄油,避免机械等待。因此,本技术操作方便、效率较高。

14、2、本技术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中,在第一活塞上移进行注油时,第二活塞下移,使储油筒的黄油可以进入第二活塞腔内进行加油,第二活塞上移进行注油时,第一活塞下移,使储油筒的黄油可以进入第一活塞腔内进行加油,采用双活塞交替工作的方式,使出油筒可以快速向挖掘机进行注油以及获取储油筒内的黄油,由于采用双腔的结构能增大进油量使加注效率变高;通过设置转换开关,在左侧的第一活塞上移以及右侧的第二活塞下移时,左侧的黄油压力和右侧吸力作用下转换开关会向右关闭进行黄油导向,避免黄油进入第二活塞腔不出油,反之会向左关闭。因此,本技术工作效率高、工作过程更加流畅。

15、3、本技术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中,储油筒采用活塞和弹簧的连接结构,工作时先将储油筒放进黄油桶中,通过拉动拉手带动拉杆和第三活塞上移吸入黄油,同时内部的弹簧进行压缩,吸满后将储油筒与枪体通过螺纹连接,这时松开拉手,黄油会在弹簧作用下持续并自动进入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通过设置行程开关,当储油筒打完时接触板接触到行程开关后触发报警提示补充黄油;油嘴接口与上盖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方便进行旋转,通过油嘴接口与黄油嘴连接,便于黄油的持续输送。因此,本技术操作简单、可靠性较高。

16、4、本技术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中,在遇到有一个黄油枪附近有多个黄油嘴需要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筒(2)、出油筒(1)、曲轴(112)、摇杆(3)、排气装置(6)以及驱动电机(4),所述出油筒(1)的上端开设有接油口(141),所述出油筒(1)内开设有曲轴腔(111)、第一活塞腔(121),所述曲轴腔(111)位于所述出油筒(1)的底部,所述曲轴(112)横向布置于所述曲轴腔(111)内,所述驱动电机(4)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外侧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1)后与所述曲轴(1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摇杆(3)转动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外侧且一端穿过所述出油筒(1)后与所述曲轴(11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塞腔(121)沿所述出油筒(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下端与所述曲轴腔(111)相连通,所述接油口(14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腔(12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123),所述第一活塞(123)通过第一连杆(125)与所述曲轴(112)的轴颈相连接,所述储油筒(2)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一侧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1)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相连通,所述储油筒(2)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塞(123)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排气装置(6)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筒(1)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活塞腔(122),所述第二活塞腔(122)的下端与所述曲轴腔(111)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1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接油口(141)的连接处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12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124),所述第二活塞(124)通过第二连杆(126)与所述曲轴(112)的轴颈相连接,所述排气装置(6)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外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相连通,所述储油筒(2)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1)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相连通,所述储油筒(2)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塞(123)、第二活塞(124)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导通状态的转换开关(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筒(1)包括底座(11)、枪体(12)、三通接头(13)、上盖(14),所述底座(11)连接于所述枪体(12)的下侧,所述三通接头(13)连接于所述枪体(12)的上侧,所述上盖(14)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13)的上侧,所述底座(11)的上侧开设有所述曲轴腔(111),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位于所述枪体(12)内,所述上盖(14)的中心处开设有所述接油口(141),所述枪体(12)靠近中部的外侧开设有两个黄油入口(127),所述储油筒(2)的输出端与两个所述黄油入口(127)相连通,所述黄油入口(127)位于第一活塞(123)、第二活塞(124)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三通接头(13)开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端(131)、第二连接端(132)、第三连接端(133),所述第一连接端(131)、第二连接端(132)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端(133)与所述接油口(141)相连通,所述转换开关(5)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13)的第一连接端(131)、第二连接端(132)、第三连接端(133)的连通处,所述转换开关(5)用于控制第一连接端(131)、第二连接端(132)的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开关(5)包括转动轴(51)、挡板(52),所述转动轴(51)转动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13)的第一连接端(131)、第二连接端(132)、第三连接端(133)的连通处,所述挡板(52)连接于所述转动轴(51)的外周面,所述挡板(52)的外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31)、第二连接端(132)的空腔外形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6)包括两个排气阀(61),所述三通接头(13)靠近上端的外侧沿径向开设有两个排气孔(134),两个所述排气孔(134)分别与第一连接端(131)、第二连接端(132)相连通,两个所述排气阀(61)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气孔(134)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筒(2)内开设有第三活塞腔(22),所述储油筒(2)的一端开设有出油口(21),所述出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筒(2)、出油筒(1)、曲轴(112)、摇杆(3)、排气装置(6)以及驱动电机(4),所述出油筒(1)的上端开设有接油口(141),所述出油筒(1)内开设有曲轴腔(111)、第一活塞腔(121),所述曲轴腔(111)位于所述出油筒(1)的底部,所述曲轴(112)横向布置于所述曲轴腔(111)内,所述驱动电机(4)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外侧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1)后与所述曲轴(1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摇杆(3)转动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外侧且一端穿过所述出油筒(1)后与所述曲轴(11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塞腔(121)沿所述出油筒(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下端与所述曲轴腔(111)相连通,所述接油口(14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腔(12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123),所述第一活塞(123)通过第一连杆(125)与所述曲轴(112)的轴颈相连接,所述储油筒(2)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一侧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1)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相连通,所述储油筒(2)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塞(123)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排气装置(6)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筒(1)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活塞腔(122),所述第二活塞腔(122)的下端与所述曲轴腔(111)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1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接油口(141)的连接处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12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124),所述第二活塞(124)通过第二连杆(126)与所述曲轴(112)的轴颈相连接,所述排气装置(6)连接于所述出油筒(1)的外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相连通,所述储油筒(2)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出油筒(1)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相连通,所述储油筒(2)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塞(123)、第二活塞(124)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的连通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导通状态的转换开关(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电动黄油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筒(1)包括底座(11)、枪体(12)、三通接头(13)、上盖(14),所述底座(11)连接于所述枪体(12)的下侧,所述三通接头(13)连接于所述枪体(12)的上侧,所述上盖(14)连接于所述三通接头(13)的上侧,所述底座(11)的上侧开设有所述曲轴腔(111),所述第一活塞腔(121)、第二活塞腔(122)位于所述枪体(12)内,所述上盖(14)的中心处开设有所述接油口(141),所述枪体(12)靠近中部的外侧开设有两个黄油入口(127),所述储油筒(2)的输出端与两个所述黄油入口(127)相连通,所述黄油入口(127)位于第一活塞(123)、第二活塞(124)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所述三通接头(13)开设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端(131)、第二连接端(132)、第三连接端(133),所述第一连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高银王建祥吴凡王翔王正一袁攀峰周子楠陈仕猛王永太张佃雷付天善杨晓波唐晨霖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