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为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1、跨空间的建筑结构通常指建筑横跨大面积空间,例如跨越体育场馆、会展中心、航站楼等大型室内空间的结构。
2、为了实现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通常需要采用创新的结构设计和材料技术,桁架结构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大跨空间建筑结构,需要厂房顶部均为安装弧形的桁架结构。
3、现有的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不足之处在于:横梁和弧顶架均为工字钢制成,结构简单,没有加强结构,导致其强度低,容易变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3、技术方案
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包括横梁、弧顶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5、所述横梁包括钢架,所述钢架内部贯穿开设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内部固定有v形支撑板,所述钢架顶部焊接有弧顶架,所述弧顶架包括第一弧形梁,所述第一弧形梁内侧设置有第二弧形梁,所述第二弧形梁和第一弧形梁之间设置有支撑环。
6、进一步地,所述钢架和第二弧形梁之间焊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钢架和第二弧形梁之间的两侧等距焊接有第二支撑板。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倾斜焊接有连接板。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钢丝拉绳,所述钢丝拉绳
9、进一步地,所述v形支撑板排列焊接于预留槽内部,所述v形支撑板内部等距贯穿开设有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排列焊接于第一弧形梁和第二弧形梁之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横梁由钢架和v形支撑板组成,多个v形支撑板排列焊接在预留槽内,可以提高钢架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且v形支撑板内部等距贯穿开设有通孔,可以一定程度的减轻其重量;
13、第一弧形梁、第二弧形梁和支撑环组成的弧顶架焊接于钢架顶部,多个支撑环排列焊接在第一弧形梁和第二弧形梁之间,使其强度高、承载能力强,受力后不易变形;
14、本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采用多个支撑环连接在第一弧形梁和第二弧形梁之间,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通过多个v形支撑板焊接于钢架内,可以提高其强度,从而提高本装置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包括横梁(1)、弧顶架(2)、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101)和第二弧形梁(202)之间焊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位于钢架(101)和第二弧形梁(202)之间的两侧等距焊接有第二支撑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倾斜焊接有连接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钢丝拉绳(6),所述钢丝拉绳(6)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4)并通过螺栓固定于钢架(101)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支撑板(103)排列焊接于预留槽(102)内部,所述v形支撑板(103)内部等距贯穿开设有通孔(1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03)排列焊接于第一弧形梁(201)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包括横梁(1)、弧顶架(2)、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101)和第二弧形梁(202)之间焊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位于钢架(101)和第二弧形梁(202)之间的两侧等距焊接有第二支撑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空间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倾斜焊接有连接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水双,卢一清,许兰启,范文辉,刘生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鹏之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