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反馈环路降压buck变换器。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物联网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小体积智能设备层出不穷,如智能仪器、医疗传感器贴片、可穿戴设备、资产跟踪设备等。这些设备负载电流主要分布为:待机休眠模式(μa级)和传输工作状态(ma级)。为了提高这些设备的待机时长和电池寿命,研究低功耗、宽负载和高效率的电源管理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提高轻载转换效率是通过(pfm)来实现,例如:seong joong kim等人[a 10-mhz 2–800-ma 0.5–1.5-v 90% peak efficiencytime-based buck converter with seamless transition between pwm/pfm modes]将基于时间的脉冲宽度调制(pwm)和(pfm)相结合,在2-800ma负载电流范围内实现90%峰值效率。hong-wei huang等人[dithering skip modulation, width and dead timecontrollers i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反馈环路降压Buck变换器,包括分段控制逻辑电路、分段控制电路、逻辑控制和驱动电路、纹波补偿网络、反馈环路B、零电流检测电路、控制逻辑电路、AOT电路、Logic模块、动态偏置比较器、节能模式切换电路、误差放大器、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纹波补偿网络包括电流采样器、纹波抑制器及反馈环路A,电流采样器分别与分段控制电路、纹波抑制器相连接,纹波抑制器连接反馈环路A,反馈环路A连接反馈环路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反馈环路降压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器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L和电容CL,所述纹波抑制器包括相互串联的电容CS和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反馈环路降压buck变换器,包括分段控制逻辑电路、分段控制电路、逻辑控制和驱动电路、纹波补偿网络、反馈环路b、零电流检测电路、控制逻辑电路、aot电路、logic模块、动态偏置比较器、节能模式切换电路、误差放大器、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纹波补偿网络包括电流采样器、纹波抑制器及反馈环路a,电流采样器分别与分段控制电路、纹波抑制器相连接,纹波抑制器连接反馈环路a,反馈环路a连接反馈环路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反馈环路降压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样器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阻rl和电容cl,所述纹波抑制器包括相互串联的电容cs和电阻rs,电阻rl和电容cl的共接端通过相互串联的电容cs和电阻rs连接反馈环路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反馈环路降压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环路a包括电容cff1、电阻rfb1、电阻rfb2,电阻rfb1和电阻rfb2相互串联,所述纹波抑制器的一端连接电阻rfb1和电阻rfb2的共接端,电容cff1连接在电阻rfb1和电阻rfb2的共接端和变换器的输出vout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反馈环路降压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的输出vout采用输出电容cout构成,输出电容cout具有等效串联电阻resr;所述变换器具有作为电压控制环路的外环反馈环路和作为补偿环路的反馈环路a;外环反馈环路主要由误差放大器和动态偏置比较器组成,采用电阻rc和电容cc作为片上补偿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反馈环路降压buck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环路b包括电阻rfb3、电阻rfb4和电容cff2,电阻rfb3、电阻rfb4相互串联,电阻rfb3的非共接端与电容cff2的第一端共接且分别与电阻rfb1的非共接端和等效串联电阻resr的第一端相连接,电阻rfb3的共接端分别与电容cff2的第二端和误差放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先国,何泽楚,陈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芯美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