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收容的瓶盖以及饮料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408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6:18
本申请公开了分隔收容的瓶盖以及饮料瓶,其中分隔收容的瓶盖包括:第一盖体,第一盖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端部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开放孔,各开放孔之间为支撑柱;牵引带,环绕第二端部的外周面设置;密封膜,密封膜的外缘的一部分与支撑柱密封连接,另一部分通过开放孔与牵引带密封连接;第二盖体,设有供牵引带穿设至外部的牵引孔;密封膜至少具有以下状态:密封状态,密封膜与支撑柱、牵引带密封连接;薄弱状态,密封膜与支撑柱密封连接且与牵引带在开放孔处断开连接;开放状态,密封膜受牵引带驱动并与支撑柱断开连接。本申请实现了全新的密封膜破坏形式,安全卫生的同时操作便捷,更为移除密封膜提供了基础,全方面提升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食品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分隔收容的瓶盖以及饮料瓶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饮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为了增加饮料的保质期,减少防腐剂的添加量,使饮料做到即泡即饮,就需要将固体或浓缩饮料与饮用水分开存放,饮用时再将其混合,于是带有储存固体或浓缩饮料功能的瓶盖产生,并逐渐发展出储存、投放或混合多功能一体的瓶盖,此类瓶盖可以允许用户随自己喜好用瓶盖内的填充剂去混合水和/或其他预填充饮料。

2、例如公开号为cn220786720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杯盖与饮品混合杯。上述杯盖包括:盖体、导向通道、封口膜和驱动件;盖体具有盖顶和盖口,盖顶设有第一开口,盖口用于与杯体连接,盖口处设有封口膜;导向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口连通,导向通道的第二端抵接于封口膜的表面;驱动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驱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容纳腔通过封口膜与杯体的内腔隔离;在驱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件在封口膜上构造出连通口,容纳腔通过连通口和杯体的内腔连通并将杯盖中的内容物添加至杯体中。

3、因此,现有技术中风味剂的储存和投放均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截面为C形,其中C形的两端贴服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内侧面并与所述支撑柱和/或所述牵引带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周向上,单个支撑柱的投影长度为单个开放孔的投影长度的1%至20%,各开放孔的投影长度总和为各开放孔的投影长度总和的1%至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一端为延伸至所述牵引孔的自由端,另一端为连接于所述密封膜上的固定端,所述牵引带的带体自所述固定端起始绕...

【技术特征摘要】

1.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截面为c形,其中c形的两端贴服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内侧面并与所述支撑柱和/或所述牵引带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周向上,单个支撑柱的投影长度为单个开放孔的投影长度的1%至20%,各开放孔的投影长度总和为各开放孔的投影长度总和的1%至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一端为延伸至所述牵引孔的自由端,另一端为连接于所述密封膜上的固定端,所述牵引带的带体自所述固定端起始绕经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周一圈形成第一环体后向外折返绕经所述第一环体的外周直至所述自由端并形成第二环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与所述支撑柱、所述牵引带之间为密封粘接且粘接强度小于所述牵引带和密封膜之间的连接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收容的瓶盖,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默斐丁甜陈士国冯劲松廖新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