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3392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生态沟底、生态沟壁和多个缓冲墩;生态沟壁位于生态沟底的两侧,多个缓冲墩交错布置于生态沟底上;生态沟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表层土壤层、生态混凝土层和底层土壤层;缓冲墩采用纯混凝土砌筑,多个缓冲墩呈品字形交错布置于生态沟底;生态沟壁采用生态多孔砖构造,生态多孔砖的孔内长有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未有在陡坡上适用的生态沟结构的空缺,可以解决现有生态沟难以有效兼顾陡坡所需同时满足蓄水消能、消减氮磷的作用,以解决陡坡径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易造成面源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排水沟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等。陡坡指坡度大于临界底坡的渠道底坡,常用的坡比为1:3~1:10。

2、陡坡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坡面径流率高、水流流速大、入渗率低,易造成土壤侵蚀,其中伴随着大量土壤养分的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化、肥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而引发面源污染,严重影响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

3、生态排水沟不仅具有传统混凝土排水沟的排水功能,又能够发挥其生态效益,通过土壤吸附和植物吸收等方式降低径流中的氮磷等养分含量,有效减缓面源污染。在陡坡上建设生态排水沟须同时满足蓄水消能、消减氮磷的作用,以解决陡坡径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易造成面源污染等问题。目前已有专利所述的生态沟渠主要适用于沟底比降小的缓坡或农田,针对其径流和氮磷养分的消纳,而针对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的结构与施工方法存在空白。。


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沟底、生态沟壁和多个缓冲墩;所述生态沟壁位于所述生态沟底的两侧,多个所述缓冲墩交错布置于生态沟底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表层土壤层、生态混凝土层和底层土壤层;所述生态沟底宽度为40~60cm;所述表层土壤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生态混凝土层的厚度为7~8cm;所述底部土壤层的厚度为3~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土壤层的土壤疏松且均匀;所述生态混凝土层为采用生态混凝土混合物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沟底、生态沟壁和多个缓冲墩;所述生态沟壁位于所述生态沟底的两侧,多个所述缓冲墩交错布置于生态沟底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表层土壤层、生态混凝土层和底层土壤层;所述生态沟底宽度为40~60cm;所述表层土壤层的厚度为1~2cm;所述生态混凝土层的厚度为7~8cm;所述底部土壤层的厚度为3~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土壤层的土壤疏松且均匀;所述生态混凝土层为采用生态混凝土混合物浇筑而成的具有20~35%孔隙率的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所述底层土壤层为压实且平整的土壤层,该土壤层内混合添加有微生物肥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混凝土混合物的组份包括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添加剂、生态凝胶材料、有机质、植被种子、肥料和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陡坡的生态排水沟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国段维利谭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