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304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包括:桥墩柱组,其包括呈矩形阵列的四根桥墩柱;受力转换组件,其包括连接在沿顺桥向相邻的所述桥墩柱上的第一连接梁,以及正交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梁上的若干第二连接梁,以及连接在桥墩柱与对应第一连接梁上的斜拉索;支撑组件,其包括沿纵桥向间隔布设于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梁上的若干立架,以及沿纵桥向搭设于若干所述立架顶部的分配梁,所述分配梁上用于放置待支撑的桥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跨越既有地铁站房的高架桥架设,既具备落地临时支架的传力功能,又能保证既有地铁站房的结构安全,同时不造成顶板覆土及周围环境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架设施工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1、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施工,其结构设计顶板覆土按永久荷载考虑,可变荷载取不得大于20kpa的地面超载;顶板覆土回填厚度一般为3m,顶板设计厚度约为0.8m。由此可见,结构设计对施加到地铁站房顶板的可变荷载提出了严格要求。对于整联线路复杂的跨地铁站房高架桥,当无法满足顶推条件时,一般采用满堂临时支架法解决桥梁架设。鉴于桥位处既有地铁站房顶板设计条件限制,落地临时支架仅能通过独立基础实现荷载传递,且施加到板顶的外加荷载不得大于地面超载。为确定既有地铁站房顶板顶面的附加压力值,独立基础基底覆土材料压力扩散角《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定最大不超过23°,甚至更为准确定义压力扩散角还得由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以判断此附加压力值是否满足不得大于20kpa的地面超载值条件,从而进一步推导出作用在临时支架立柱柱脚底部单位面积的竖向反力。若该竖向反力小于临时支架自重+受荷范围内箱梁自重+分配梁等构配件自重之和,则既有地铁站房存在结构安全分险和不满足受力要求,须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20)为人字梁,所述人字梁的底端连接在对应桥墩柱(10)上靠近底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柱(10)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预埋件(4),所述人字梁的两底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预埋件(4)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柱(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预埋件(5),所述第二预埋件(5)上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梁(20)为人字梁,所述人字梁的底端连接在对应桥墩柱(10)上靠近底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柱(10)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预埋件(4),所述人字梁的两底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预埋件(4)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地铁站房高架桥不落地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柱(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预埋件(5),所述第二预埋件(5)上设置有第一耳板(6),所述人字梁上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第二耳板(7),所述斜拉索(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6)连接,所述斜拉索(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子文刘小光韩国定郭涛杨鑫杨召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