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3282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导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液相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微球种子;利用原位聚合获得表面含功能基团的聚合物微球;通过简单的配位、活化、化学镀将聚合物微球逐步转化为尺寸可调、均匀致密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进而获得性能优异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ACF)。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导电微球不仅具有均匀度高、微球尺寸易调控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只需要简单的配位反应即可完成敏化工艺,可避免传统导电微球合成工艺中复杂繁琐且危险的粗化工艺,简化了原有导电微球合成工艺,适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导电微球还具有高稳定性和优异的导电性能,适用于高性能的微电极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导电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技术介绍

1、在电子设备中,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如导电胶带)是微电极之间的接通的桥梁,通常由导电微球和粘合剂树脂组成,其中,导电微球的均匀程度和机械性能是影响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伴随着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性能和高质量的导电微球。

2、目前导电微球的常用合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聚合物微球进行粗化和敏化后利用化学镀在其表面镀上一层导电的金属膜层,其中使用较多的微球以聚苯乙烯微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主。在粗化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浓硫酸加入到干燥的聚合物微球中,通过磺化使聚合物微球表面修饰上磺酸根,便于后续在敏化工艺中通过离子交换将sn2+离子转移到聚合物微球表面。但大量的浓硫酸不仅使工艺的危险指数增加,而且后处理时需要加入到大量的去离子水中,使粗化工艺变得复杂繁琐。

3、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合适的方式是在聚合物微球种子表面再增加一层含有功能基团的聚合物层,在引入功能基团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K24-27、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环己酮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单体选自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8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5-2.5h,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k24-27、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环己酮和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单体选自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8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5-2.5h,所述降温的温度为20-40℃;所述聚合物微球种子的粒径在1-5μm范围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以苯乙烯单体的质量计,所述含有功能基团的单体的质量百分比为0.02-0.4wt%;所述超声分散时间为5-4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溶液c与胶束溶液b混合的方式选自超声、搅拌和涡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反应温度为60-80℃,所述反应时间为3-6h;所述表面具有官能团修饰的聚合物微球的尺寸范围为2-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sn2+离子通过配位作用修饰于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峰邓勇辉李耀邦刘建红夏厚君邓瑜杨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