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下支撑梁和车辆。
技术介绍
1、为防止车辆与行人发生撞击的过程中行人的腿部卷绕进车底,通常在车辆上与小腿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支撑结构。
2、相关技术中,支撑结构溃缩吸能的效果差,并且不便于控制支撑结构的弯折变形方向,从而导致支撑结构对行人的保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下支撑梁,车辆下支撑梁在起到溃缩吸能效果的同时可以对人体的变形方向导向。
2、一种车辆下支撑梁,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减弱部,所述减弱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板体其他区域的厚度;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侧一端相连,所述减弱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体受到挤压时的弯折变形区;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高度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3、根据本技术的车辆下支撑梁,通过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下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部(111)沿第三方向延伸,且所述减弱部(111)在所述第三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板体(110);或所述减弱部(111)在第三方向上构造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部(111)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110)背离所述第二板体(120)的表面上;或所述减弱部(111)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110)朝向所述第二板体(120)的表面上车辆下支撑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下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部(111)沿第三方向延伸,且所述减弱部(111)在所述第三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板体(110);或所述减弱部(111)在第三方向上构造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部(111)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110)背离所述第二板体(120)的表面上;或所述减弱部(111)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110)朝向所述第二板体(120)的表面上车辆下支撑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部(11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为2mm~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支撑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卓贤,郑百良,赵浩亦,藤原敏博,伊藤大辅,高桥洋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