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撞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撞梁。
技术介绍
1、防撞梁是现有汽车车身结构的必备构件,主要用于中低速碰撞时减少维修成本,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车内驾驶员及乘车人员的伤害,防撞梁通常充当车辆第一次承受撞击力的装置。
2、现有的防撞梁在形式上多为闭合腔体结构,或者是,借助弹簧、橡胶等部件辅助吸收动能,不仅结构复杂,且用于成型防撞梁的挤压模具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梁,以解决现有防撞梁为闭合腔体结构,使得用于成型防撞梁的挤压模具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的防撞梁,包括主支撑,所述主支撑的第一端设置有迎击部,所述主支撑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迎击部、所述主支撑和所述安装部三者共同形成“工”形结构;所述主支撑设置有溃缩吸能结构,所述溃缩吸能结构位于所述迎击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溃缩吸能结构包括第一径向翅壁和v形翅壁,其中,所述第一径向翅壁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支撑,所述迎击部和所述第一径向翅壁均设置有所述v形翅壁,且所述v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100),所述主支撑(100)的第一端设置有迎击部(200),所述主支撑(100)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部(300),所述迎击部(200)、所述主支撑(100)和所述安装部(300)三者共同形成“工”形结构;所述主支撑(100)设置有溃缩吸能结构(400),所述溃缩吸能结构(400)位于所述迎击部(200)与所述安装部(300)之间,所述溃缩吸能结构(400)包括第一径向翅壁(410)和V形翅壁(420),其中,所述第一径向翅壁(410)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支撑(100),所述迎击部(200)和所述第一径向翅壁(410)均设置有所述V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100),所述主支撑(100)的第一端设置有迎击部(200),所述主支撑(100)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部(300),所述迎击部(200)、所述主支撑(100)和所述安装部(300)三者共同形成“工”形结构;所述主支撑(100)设置有溃缩吸能结构(400),所述溃缩吸能结构(400)位于所述迎击部(200)与所述安装部(300)之间,所述溃缩吸能结构(400)包括第一径向翅壁(410)和v形翅壁(420),其中,所述第一径向翅壁(410)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支撑(100),所述迎击部(200)和所述第一径向翅壁(410)均设置有所述v形翅壁(420),且所述v形翅壁(420)的中线与所述迎击部(200)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径向翅壁(410)的所述v形翅壁(420),位于相应所述第一径向翅壁(410)背离所述迎击部(20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吸能结构(400)还包括第二径向翅壁(430)和轴向翅壁(440),所述第二径向翅壁(430)垂直连接于所述主支撑(100),所述轴向翅壁(440)与所述主支撑(100)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径向翅壁(430)连接有所述轴向翅壁(440),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径向翅壁(430)的所述轴向翅壁(440),位于相应所述第二径向翅壁(430)朝向所述迎击部(200)的一侧;沿所述防撞梁的径向,所述迎击部(200)和所述第一径向翅壁(410)均凸出于所述轴向翅壁(4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翅壁(430)垂直连接有多个轴向翅壁(440),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径向翅壁(430)的多个所述轴向翅壁(440),沿相应所述第二径向翅壁(4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桐,李显峰,雷占英,于秀汀,栗智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渤海铝业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