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及其集流体技术

技术编号:423097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及其集流体,其方法包括:制备碳纳米管水系分散液;制备铜纳米片分散液;将海绵浸入碳纳米管水系分散液中,之后取出海绵进行干燥,得碳纳米管包覆的海绵;将处理后的海绵浸入铜纳米片分散液中,然后取出干燥,获得铜‑碳纳米管共同包覆的海绵;将海绵在空气氛围下进行加热,去除海绵,然后升温在氢气氩气混合气氛中高温烧结,将铜还原,获得铜‑碳纳米管结合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铜‑碳纳米管结合体进行加热压延,使铜层相互融合,获得铜‑碳纳米管复合集流体。制得的铜‑碳复合集流体不包含高分子粘结剂及PET薄膜,密度小,导电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是指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及其集流体


技术介绍

1、集流体的作用是汇集电流以及承载正负极活性物质。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实现充放电,在此过程中,集流体是正负极用于附着活性物质的关键材料,通过接触活性物质作为导体使电流汇聚并输出,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对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及循环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2、传统集流体是纯金属制成的箔片,锂电池负极一般用铜箔,但是纯金属铜箔价格较贵,且密度大。为了减小负极集流体的质量,现有技术采用pet复合铜箔集流体和传统碳材料作为集流体,pet复合铜箔集流体通过在pet薄膜表面电镀铜,铜箔与pet结合差,容易出现分层,且pet在电解液中不稳定,还不导电,属于无用质量,并影响集流体的导电性能。而采用传统碳材料作为集流体时需要添加较多的高分子粘结剂,同样会影响集流体的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及其集流体,其制得的铜碳复合集流体不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纳米片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铜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异丙醇按质量比为1-5:0.1-0.3:98.9-94.7进行混合,然后以800-1500rpm的转速球磨1-2h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纳米片分散液中的铜纳米片的粒径为10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为聚氨酯吸水海绵,所述海绵的孔隙度大于或等于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纳米片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铜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异丙醇按质量比为1-5:0.1-0.3:98.9-94.7进行混合,然后以800-1500rpm的转速球磨1-2h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纳米片分散液中的铜纳米片的粒径为10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为聚氨酯吸水海绵,所述海绵的孔隙度大于或等于80%,所述海绵的孔洞直径为20-5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远李忻达黄少真张吉王东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飞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