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0948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材料层,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镍钴锰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锰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径Dv50为D1μm,磷酸铁锰锂的粒径Dv50为D2μm,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径Dv90为D3μm,磷酸铁锰锂的粒径Dv90为D4μm,ΔD=|D1‑D2|,1.6≤D1≤5.6,0.8≤D2≤4.8,0≤ΔD≤1,5≤D3≤18,10≤D4≤30。通过调控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径Dv50和Dv90、磷酸铁锰锂的粒径Dv50和Dv90、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径Dv50与磷酸铁锰锂的粒径Dv50的差值的绝对值在本申请范围内,有利于提升二次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1、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因无记忆效应、体积小、重量轻、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电动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

2、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镍钴锰三元材料(ncm)、磷酸铁锰锂(lfmp)等。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ncm和高安全性的lfmp进行混配共同作为正极活性材料使用,能够同时发挥ncm和lfmp的优势,使正极活性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使锂离子电池既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但是将上述两种正极活性材料直接混配,由于两种正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和比表面积差异较大,会导致ncm表面导电碳分布较少,使ncm的部分容量较难发挥出来,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以提升二次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材料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镍钴锰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锰锂,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径Dv50为D1μm,所述磷酸铁锰锂的粒径Dv50为D2μm,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径Dv90为D3μm,所述磷酸铁锰锂的粒径Dv90为D4μm,ΔD=|D1-D2|,1.6≤D1≤5.6,0.8≤D2≤4.8,0≤ΔD≤1,5≤D3≤18,10≤D4≤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D1>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D1<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镍钴锰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锰锂,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径dv50为d1μm,所述磷酸铁锰锂的粒径dv50为d2μm,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的粒径dv90为d3μm,所述磷酸铁锰锂的粒径dv90为d4μm,δd=|d1-d2|,1.6≤d1≤5.6,0.8≤d2≤4.8,0≤δd≤1,5≤d3≤18,10≤d4≤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d1>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d1<d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1.5≤d3/d1≤3.5,和/或,3≤d4/d2≤12.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0≤δd≤0.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比表面积为b1m2/g,所述磷酸铁锰锂的比表面积为b2 m2/g,0.2≤b1≤1,10≤b2≤2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基于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和所述磷酸铁锰锂的质量,所述镍钴锰三元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wa为50%至80%,所述磷酸铁锰锂的质量百分含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盘如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