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3092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凝胶微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凝胶的原料包括乙腈、偶氮二异丁腈、二乙烯基苯、胶原蛋白、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氧化铁、水凝胶、聚乙燈醇明脑、蛋白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纳米复合微球和水凝微球进行改性融合,获得一种全新的凝胶,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和纳米氧化铁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与药物的融合效果,为了增强胶体微球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物活性,防止微球被身体免疫系统攻击延长微球的血液循环时间,实现靶向传递和释放,提高了凝胶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凝胶微球,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给药系统的一个最大挑战是蛋白质基药物的控释,因为所述蛋白质基药物在循环体系中半衰期短,渗透性低,蛋白水解作用快(低稳定性)且具有免疫原性.使用多单位剂型例如聚合物微球与单一单位剂型如片剂的给药相比会明显降低在患者中的吸收差异,并且在人体靶部位提供更有效的药物浓集,许多技术已经被建议用于制备给药的聚合物微球。

2、长期以来,微球以其出色的控释能力而广泛用于药物递送。其中,可降解聚酯微球基复合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plga是pga和pla的共聚物,降解时间的调控范围大,因此广泛用于药物释放。但其亲水性差、且降解产物呈酸性,因此生物活性差,易引起严重的局部炎症,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介孔羟基磷灰石、ms、mbg、介孔硅酸盐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其中ms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使其成为负载药物和分子的载体,具备药物缓释功能,是很好的药物载体。

3、如公开(公告)号:cn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其特征在于,该凝胶的原料包括:以组成份量计:乙腈20-30份、偶氮二异丁腈6-8份、二乙烯基苯3-5份、胶原蛋白8-10份、聚乙烯醇6-8份、纳米羟基磷灰石8-10份、纳米氧化铁3-5份、水凝胶8-10份、聚乙燈醇明脑4-6份、蛋白质8-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其特征在于,该凝胶的原料包括:以组成份量计:乙腈20份、偶氮二异丁腈6份、二乙烯基苯3份、胶原蛋白8份、聚乙烯醇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8份、纳米氧化铁3份、水凝胶8份、聚乙燈醇明脑4份、蛋白质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其特征在于,该凝胶的原料包括:以组成份量计:乙腈20-30份、偶氮二异丁腈6-8份、二乙烯基苯3-5份、胶原蛋白8-10份、聚乙烯醇6-8份、纳米羟基磷灰石8-10份、纳米氧化铁3-5份、水凝胶8-10份、聚乙燈醇明脑4-6份、蛋白质8-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其特征在于,该凝胶的原料包括:以组成份量计:乙腈20份、偶氮二异丁腈6份、二乙烯基苯3份、胶原蛋白8份、聚乙烯醇6份、纳米羟基磷灰石8份、纳米氧化铁3份、水凝胶8份、聚乙燈醇明脑4份、蛋白质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其特征在于,该凝胶的原料包括:以组成份量计:乙腈25份、偶氮二异丁腈7份、二乙烯基苯4份、胶原蛋白9份、聚乙烯醇7份、纳米羟基磷灰石9份、纳米氧化铁4份、水凝胶9份、聚乙燈醇明脑5份、蛋白质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两种及以上微球复合体的凝胶,其特征在于,该凝胶的原料包括:以组成份量计:乙腈30份、偶氮二异丁腈8份、二乙烯基苯5份、胶原蛋白10份、聚乙烯醇8份、纳米羟基磷灰石10份、纳米氧化铁5份、水凝胶10份、聚乙燈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民余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璞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