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087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4
本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结构,连接器主体上设有进入部和接触部,接触部与进入部位置配合以使连接线从进入部插入后与所述接触部接触配合导通;所接触部包括至少一个接触组件,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弹片,第一导电弹片的第一侧连接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斜向设置,自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接触弹片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导电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器主体内壁形成接触夹持部,所述进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二侧,且与所述接触夹持部位置配合。可直接在进入部插入硬线,或可使用工具预打开接触夹持部后,接对应线径范围的多股软导线;且本技术的接触夹持部、释放部、吸盘部和进入部独立设置,互不干涉,增加接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电气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1、连接器一般是指电器接插件。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现有的连接器多为弹片结构,即导线插入以使弹片形变以实现夹持导通,这种结构只能够实现硬线的连接,对于软质连接线则难以实现,且现有的夹持点与用于释放的夹持点位于同侧,导线接入后不方便取线,使用辅助工具取线又容易损坏导线,因此获得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连接器结构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有接触部、以及进入部,所述接触部包括至少一个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弹片,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进入部位置配合以使连接线穿过所述进入部(1)后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的导电连接部抵触,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端、并且自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端朝其第二端方向延伸设置,

2、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的第一侧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斜向设置,自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接触弹片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壁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有接触部(2)、以及进入部(1),所述接触部(2)包括至少一个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弹片(201),所述接触部(2)与所述进入部(1)位置配合以使连接线(5)穿过所述进入部(1)后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的导电连接部抵触,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端、并且自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端朝其第二端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的第一侧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斜向设置,自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接触弹片与所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主体,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设有接触部(2)、以及进入部(1),所述接触部(2)包括至少一个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弹片(201),所述接触部(2)与所述进入部(1)位置配合以使连接线(5)穿过所述进入部(1)后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的导电连接部抵触,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端、并且自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端朝其第二端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的第一侧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斜向设置,自连接器主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接触弹片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减小,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器主体内壁形成接触夹持部(4),所述进入部(1)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第二侧,且与所述接触夹持部(4)位置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片(202),所述第二弹片(202)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的第二端,且与第一导电弹片(201)弯折设置,以使二者的连接处形成所述接触夹持部(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夹持部(4)、或所述第一导电弹片(201)、或所述第二弹片(202)上形成有夹线刺点(204);或接触组件的厚度壁上设有用于打开接触夹持部(4)的释放部,所述释放部包括释放凸起(203),所述释放凸起(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涨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