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082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3
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1),具有注塑模制的主体,主体包括再生PET(rPET)和/或原生PET。主体(2)包括用于支承要运输的产品的顶表面(3)、用于在输送轨道上方滑动的底表面,以及在主体(2)的前部和后部处用于联接到连续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连结元件(7;5)。此外,还公开了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输送机系统、使用再生PET(rPET)和/或原生PET来模制用于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以及制造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输送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制造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方法,以及使用材料来制造输送机传送带模块。


技术介绍

1、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是周知的,并且例如用于输送离散产品,例如包装件或瓶子。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由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建成。由于模块化设计,通过将输送机模块在输送方向上放置成行,并且将该行中的连续的模块联接,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长度可以变化。通过将若干个模块横向于输送方向放置成彼此靠近,输送机传送带的宽度可以变化。放置成连续的行的模块可以横向于输送方向相对于彼此相间错杂,从而形成具有砖块铺设图案的输送机垫。具有单行模块的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通常称为输送机链。

2、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通常具有环形设计,因此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顶部行进段(顶部带)可以在输送轨道上方循环,输送轨道在回程元件之间在输送方向上延伸。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底部行进段可在回程轨道上方循环,回程轨道在回程元件之间在相反方向上延伸。回程元件可以由回程引导件或回程轮形成,回程轮通常是成组的链轮。链轮可以设有与模块化传送带的底部接合的齿,例如在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底表面中的驱动带处接合,并且可用于驱动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

3、用于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通常具有带有顶表面和底表面的模块主体,顶表面用于支承要运输的产品,底表面用于在输送轨道上滑动。模块主体在前部和后部处通常设有连结元件(在此也称为联接元件),连续的模块主体可以用连结元件联接,使在顶部行进段中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顶表面可以共同形成输送平面。连续的模块可以围绕输送平面中或平行于输送平面的轴线铰接地联接输送平面横向于输送方向,模块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以沿着回程元件通过。连结元件可以从主体的中心部分向外延伸,在前部处在输送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后部处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对于模块化输送机链,连结元件可位于中心部分的下方。连结元件可横向于输送方向间隔开,使得连续的模块的连结元件可以相间交叉。连结元件在连结元件中可设有对齐的铰接开口,使连续的模块可由穿过铰接开口与横向于输送方向延伸的铰接销联接。连续的模块可以进一步围绕垂直于输送平面的轴线铰接地联接,使模块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以在输送轨道的弯道部中通过。

4、输送机传送带模块通常通过模制来制造,并且通常由塑料材料制造。输送机传送带模块通常由热塑材料制成,并且通常通过注塑模制在模具中一体形成为单一件。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实际上由具有相对较高结晶速度的半结晶工程塑料制成,诸如pa、pbt、pom、pe或pp。使用这些工程塑料允许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具有相对较轻的重量、具有相对较高的强度以及具有相对较强的耐磨性。取决于要形成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期望的材料特性,可选择上文列出的材料中的任一种,以从同一注塑模具的同一腔室注塑模制输送机传送带模块。

5、尽管目前的输送机传送带在许多方面非常令人满意,但其缺点是输送机传送带模块通常至少基本上由原生材料(未经使用的材料)模制,并且再生材料的使用受到限制。与原生材料相比,上述塑料的回收材料通常具有显著劣化的材料特性,例如因先前的材料的热处理使分子链已经缩短。此外,回收材料的等级和纯度通常变化,这可能导致显著的处理参数的干扰,并且因此干扰工艺控制。当使用所谓的消费后回收材料时特别如此,与回收的工业废料相比消费后回收材料更容易获得并且价格更低。实际上,使用大量回收材料可能例如导致材料在其熔融状态下的粘度的波动,并且因此导致模具流动性、循环时间的波动和/或模制产品的失真,诸如有凹痕或翘曲的产品表面。用大部分为原生材料来模制模块有不利的环境影响,并且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缓解上述缺点,较佳地是在至少基本维持或改进优点的情况下。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制造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方法,以及用制造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材料使得原生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以及其中增加再生材料的使用。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这样的对回收材料的增加使用,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具有注塑模制的主体,主体包括再生pet(rpet)。已经发现,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可以至少基本上由rpet成功地模制而成,特别是至少30或40重量%的rpet,具体地多于50重量%的rpet,并且特别是多于60重量%的rpet。与原生pet相比,可以在机械性能没有显著损失的情况下完成模制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并且同时获得适合的对于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机械特性。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包括注塑模制的主体,该主体具有用于支承要运输的产品的顶表面、用于在输送轨道上滑动的底表面,以及位于主体的前部和后部处用于联接到连续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连结元件,其中注塑模制的主体包括再生pet(rpet)。这些优点实际上抵消了使用专用模具的缺点。

3、观察到,(原生)pet实际上不用于模制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因为其收缩和冷却特性要求使用专用模具。鉴于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模块化特性,因此pet无法互换地由通常用于工程塑料(诸如pa、pbt、pom、pe或pp)模制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同一注塑模制工具的同一模腔来注塑模制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相反,模腔的尺寸和冷却系统的构造需要适用于pet。

4、此外,对于用pet注塑模制的工艺控制相对复杂,因为pet具有相对较低的结晶速度,同时对于其他产品而言其透明非结晶相的优点通常抵消这些缺点,但对于输送机传送带模块而言这些优点并不相关。附加地,结晶相的相对较高的脆性对用在输送机传送带模块中提出挑战。

5、然而,已经发现,pet的相对较低的结晶速度提供更高的灵活性以将工艺控制参数适用于由于使用回收材料,特别是消费后回收再生的材料时固有的等级和纯度的变化导致的干扰。附加地,已经发现以相对较低成本可获得具有相对稳定的等级和纯度的rpet,这本身减少了工艺控制中的变化。

6、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半结晶pet材料可模制成在整个其主体上呈现不同的结晶度。输送机传送带模块主体较佳地是实心的,即具有不含如泡沫的空隙的材料结构。特别地,主体可以包括具有相对较高的平均结晶程度的芯部和具有相对较低的平均结晶度的外覆盖层。于是,芯部的材料可以具有相对较高的平均结晶程度,并且非结晶性较低,而覆盖层的材料可以形成具有相对较低的平均结晶度的皮肤层,并且非结晶性较高(更为无定形的)。较佳地,外覆盖层是基本上非结晶的,例如平均结晶度小于10%,特别是小于5%或小于3%,例如在2%-5%的范围内。较佳地,芯部比外覆盖层结晶度更高,例如平均结晶度为至少5%。此外,芯部的平均结晶度较佳地小于20%或小于10%,例如在5%-10%的范围内。由于pet的性质,芯部和外覆盖层的上述结晶度可能导致外覆盖层相对透明,至少在主体不含颜料时是如此,而芯部则可能相对不透明。在外覆盖层与芯部之间通常存在瞬变区,在该瞬变区中,结晶性从模块主体的外表面朝向芯部径向向内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具有注塑模制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再生PET(即rPET)和/或原生PE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实心的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用于支承要运输的产品的顶表面、用于在输送轨道上方滑动的底表面,以及在所述主体的前部和后部联接到连续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连结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至少40重量%的PET,具有是多于50重量%并且特别是多于60重量%的PET,特别是rPET。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材料已经模制成在整个其所述主体上呈现不同的结晶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具有相对较高的平均结晶程度的芯部和具有相对较低的平均结晶程度的外覆盖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盖层是基本上非结晶的,例如平均结晶度小于5%或小于3%、2%或1%,并且所述芯部比所述外覆盖层结晶度更高,例如平均结晶度为至少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的平均结晶度小于20%或小于10%,例如在5%-10%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盖层的最小厚度为至少1mm,较佳地至少2mm,和/或垂直于其表面测量的平均厚度为例如至少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至少所述芯部的一部段,在与输送方向对应的前后方向上在所述连结元件之间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至少所述芯部的一部段,形成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在所述连结元件之间延伸的加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模块的横向方向,特别是侧边方向,所述加强部相对于各所述连结元件居中布置,特别是相对于在前后方向和顶底方向上延伸的中心平面基本对称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延伸到所述连结元件中的一者中,特别是中心连结元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嵌入在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连结元件中的至少两者,较佳地至少三者和/或每一者互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相应各个所述连结元件的连接肋,所述连接肋相互互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加强部相比,所述连接结构的其余部分是基本上非结晶的,和/或具有相对较低的平均结晶程度,例如小于10%或小于5%、3%、2%或1%。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并且较佳地是所述连接结构,形成在所述模块的底侧上,特别是相对于侧向外部主体部段凹陷的沿底面形成,所述侧向外主体部段形成用于在输送轨道上和/或相对于连结元件滑动的底表面。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除所述芯部和/或所述加强部之外,所述连结元件是基本上非结晶的和/或具有相对较低的平均结晶程度,特别是与所述芯部和/或所述加强部相比,例如结晶的程度小于10%或小于5%、3%、2%或1%。

19.根据权利要求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特别是与光滑的模制表面相比,所述主体的所述顶表面模制成具有呈现相对较高的表面不规则程度和/或纹理的低摩擦接触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表面已经重新模制,例如使用热源和滚筒,以修复其表面不规则程度和/或纹理,特别是在由于使用降低了所述表面不规则程度和/或纹理之后。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元件从所述主体的中心部分向外延伸,在所述前部沿输送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后部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元件横向于所述输送方向间隔开,使得连续的模块的连结元件可以相间交错。

23.根据前述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用于模块化输送机传送带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具有注塑模制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再生pet(即rpet)和/或原生pe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实心的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用于支承要运输的产品的顶表面、用于在输送轨道上方滑动的底表面,以及在所述主体的前部和后部联接到连续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连结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至少40重量%的pet,具有是多于50重量%并且特别是多于60重量%的pet,特别是rpet。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传送带模块的材料已经模制成在整个其所述主体上呈现不同的结晶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具有相对较高的平均结晶程度的芯部和具有相对较低的平均结晶程度的外覆盖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盖层是基本上非结晶的,例如平均结晶度小于5%或小于3%、2%或1%,并且所述芯部比所述外覆盖层结晶度更高,例如平均结晶度为至少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的平均结晶度小于20%或小于10%,例如在5%-10%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盖层的最小厚度为至少1mm,较佳地至少2mm,和/或垂直于其表面测量的平均厚度为例如至少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至少所述芯部的一部段,在与输送方向对应的前后方向上在所述连结元件之间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至少所述芯部的一部段,形成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在所述连结元件之间延伸的加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模块的横向方向,特别是侧边方向,所述加强部相对于各所述连结元件居中布置,特别是相对于在前后方向和顶底方向上延伸的中心平面基本对称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延伸到所述连结元件中的一者中,特别是中心连结元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嵌入在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连结元件中的至少两者,较佳地至少三者和/或每一者互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相应各个所述连结元件的连接肋,所述连接肋相互互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加强部相比,所述连接结构的其余部分是基本上非结晶的,和/或具有相对较低的平均结晶程度,例如小于10%或小于5%、3%、2%或1%。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传送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并且较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H·M·蒙克A·安德罗里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斯诺弗莱托普欧洲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