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和和预应力锚杆张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081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和预应力锚杆张拉结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包括:底部受力板,其上设置有底部预留洞口;顶部受力平板,其与底部受力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顶部受力平板上设置有顶部预留洞口;第一支撑体系,设置在底部受力板和顶部受力平板上;其中,底部预留洞口与顶部预留洞口对应设置,锚杆沿第一方向穿设在底部预留洞口、第一支撑体系和顶部预留洞口上,锚具将锚杆锚紧在顶部受力平板上。本申请中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设置底部受力板和顶部受力平板。这样增加张拉受力面积,为锚具提供坚实可靠的锚固平面,减少张拉过程中对垫层及防水层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和预应力锚杆张拉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预应力抗浮锚杆施工技术已在埋深较大的地下室工程中广泛应用,成为地下室结构应对地下水浮力问题、增强地下室结构稳固性的常用手段。然而,现有技术中抗浮锚杆的锚具直接锚紧在混凝土层上,比如防水保护层或防水层或垫层。抗浮锚杆在张拉时,其张拉受力面积较小,在张拉过程中容易对混凝土层造成破坏。

2、以上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抗浮锚杆在张拉时存在对混凝土层造成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和预应力锚杆张拉结构,解决了抗浮锚杆在张拉时对混凝土层造成破坏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包括:底部受力板,其上设置有底部预留洞口;以及

3、顶部受力平板,其与底部受力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顶部受力平板上设置有顶部预留洞口;以及

4、第一支撑体系,设置在底部受力板和顶部受力平板上;

5、其中,底部预留洞口与顶部预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受力平板(1)的面积小于所述底部受力板(4)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系(2)包括多根外立杆(21),多根所述外立杆(21)绕所述顶部预留洞口(1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杆(21)采用角钢或工字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体系(3),所述第二支撑体系(3)设置在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受力平板(1)的面积小于所述底部受力板(4)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系(2)包括多根外立杆(21),多根所述外立杆(21)绕所述顶部预留洞口(1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杆(21)采用角钢或工字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体系(3),所述第二支撑体系(3)设置在所述底部受力板(4)和所述顶部受力平板(1)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系(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锚杆张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璐李自浩孙维剑钱辉斌江志平於可佳代广伟姜化强吴宁马力刘鹏王新爽盖加军陈诚代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