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本血吸虫毛蚴检测集卵用绢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0681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2
一种日本血吸虫毛蚴检测集卵用绢袋装置,包括:网筛框架,网筛框架具备有上固定套、下固定套以及多根连接架管,而在下固定套上设置有网筛本体;锥形绢袋单元,锥形绢袋单元设置在网筛框架的下方位置处,该锥形绢袋单元具备有大口径顶套环、小口径底套环与绢袋本体,网筛框架能够套装至绢袋本体内腔的上部位置之中;尾口夹,该尾口夹用于实现绢袋本体底端的闭合。优点:整体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捷,操作简便性佳;对于待检测粪便有效滤除,提升检测工作便捷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具体涉及一种日本血吸虫毛蚴检测集卵用绢袋装置


技术介绍

1、日本血吸虫(又称日本裂体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ihes)、吸虫纲(trematoda)、复殖目(digenea)、裂体亚目(schistosomatata)、裂体超科(schistosomatoidea)、裂体科(schistosomatidae)、裂体亚科(schistosomatinae)、裂体属(  schistosoma)。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七个阶段,需要中间宿主钉螺( oncomelania)和终末宿主(40余种哺乳动物),且需要经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交替才能完成生活史循环。具体来说,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雌雄虫交配后产卵,虫卵随血流到肝脏或沉积在肠壁,经过数天发育为成熟虫卵,虫卵落入肠腔并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环境下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体内发育至尾蚴阶段,然后成熟的尾蚴被不断逸出,与人或哺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日本血吸虫毛蚴检测集卵用绢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网筛框架(1),所述网筛框架(1)具备有一上固定套(11)、一下固定套(12)以及多根连接架管(13),多根所述连接架管(13)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固定套(11)与下固定套(12)之间,而在所述下固定套(12)上还设置有一网筛本体(14);一锥形绢袋单元(2),所述锥形绢袋单元(2)设置在所述网筛框架(1)的下方位置处,且该锥形绢袋单元(2)具备有一大口径顶套环(21)、一小口径底套环(22)与一绢袋本体(23),所述绢袋本体(23)的上下两端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大口径顶套环(21)与小口径底套环(22)上,且该绢袋本体(23)从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本血吸虫毛蚴检测集卵用绢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网筛框架(1),所述网筛框架(1)具备有一上固定套(11)、一下固定套(12)以及多根连接架管(13),多根所述连接架管(13)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固定套(11)与下固定套(12)之间,而在所述下固定套(12)上还设置有一网筛本体(14);一锥形绢袋单元(2),所述锥形绢袋单元(2)设置在所述网筛框架(1)的下方位置处,且该锥形绢袋单元(2)具备有一大口径顶套环(21)、一小口径底套环(22)与一绢袋本体(23),所述绢袋本体(23)的上下两端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大口径顶套环(21)与小口径底套环(22)上,且该绢袋本体(23)从大口径顶套环(21)贯通至小口径底套环(22),该绢袋本体(23)的上口与下口均为敞开口式构造,所述网筛框架(1)能够套装至所述绢袋本体(23)内腔的上部位置之中;一尾口夹(3),所述尾口夹(3)能够夹合至绢袋本体(23)高度方向的近底端端部位置处即靠近于所述小口径底套环(22)的位置处,且该尾口夹(3)用于实现所述绢袋本体(23)底端的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本血吸虫毛蚴检测集卵用绢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筛框架(1)还包括有一对卡装套环(15),所述卡装套环(15)一体成型构成在多根连接架管(13)上,两个卡装套环(15)间隔设置在所述上固定套(11)与下固定套(12)之间;两个卡装套环(15)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且所述卡装套环(15)的外径大于所述下固定套(12)的外径,两个卡装套环(15)能够穿过所述大口径顶套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丽萍杨庆贵朱卫立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