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特别是一种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1、风能作为可再生、绿色环保能源,已经成为当前可利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风力发电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界的风速是不可调控的,为了能够使风力发电机提高风能的利用率,均是通过调节风力发电机的机叶角度,使其达到发电功率的稳定输出。目前现有的小型发电机中的变桨技术,遇到大风情况的时候,叶轮变化频繁,造成发电功率的不稳定,并且容易导致内部零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能解决遇到大风情况的时候,叶轮变化频繁,造成发电功率的不稳定,并且容易导致内部零件的损坏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固定筒、固定于固定筒内部的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01)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固定筒(101)的侧壁均匀开设有三个第一通孔(101a),所述第一通孔(101a)的内圈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01b),所述第一隔板(102)的外圈固定于固定筒(101)的内圈,所述第一隔板(102)的内圈开设有第二环形槽(102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03)的外圈固定于固定筒(101)的内圈,所述第二隔板(103)靠近第一隔板(102)的一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01)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固定筒(101)的侧壁均匀开设有三个第一通孔(101a),所述第一通孔(101a)的内圈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01b),所述第一隔板(102)的外圈固定于固定筒(101)的内圈,所述第一隔板(102)的内圈开设有第二环形槽(102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03)的外圈固定于固定筒(101)的内圈,所述第二隔板(103)靠近第一隔板(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103a),所述连接筒(103a)的一端外圈固定连接有挡板(103c),所述连接筒(103a)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六个通槽(103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03)远离第一隔板(102)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弧形槽(103d),所述弧形槽(103d)区分为第二端(l)和第一端(m),所述第二端(l)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03e),所述弧形槽(103d)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块(103f)。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104)包括转动于第二环形槽(102a)靠近第二隔板(103)一侧的转动杆(104a)以及固定套设于转动杆(104a)外圈的卡块(104b),所述转动杆(104a)的一端贯穿第二隔板(103)位于连接筒(103a)远离第一隔板(102)的一侧,所述转动杆(104a)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板(104c),所述转动杆(104a)与第二隔板(103)的转动连接处通过涡卷弹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板(104c)靠近第二隔板(10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04d),所述第一凹槽(104d)中设置有第一弹簧(104e),所述第一凹槽(104d)中滑动设置有移动板(104f),所述移动板(104f)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柱(104g),所述第一弹簧(104e)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凹槽(104d)的一侧和移动板(104f)的一侧,所述卡柱(104g)与弧形槽(103d)滑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机组桨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强,刘毅,王向伟,申彦民,孙京奥,孙浩,刘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尚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