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30486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纳米药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了开发一种兼具清除ROS及有效调控肠道菌群性能的益生菌复合体系以实现高效治疗IBD的临床目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包括:带氨基或者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和罗伊氏乳杆菌(LR);其中,罗伊氏乳杆菌(LR)通过共价键方式与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具备出色的抗氧化特性和有效调控肠道菌群及主动靶向炎症部位的强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纳米药物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主动靶向炎性部位发挥催化抗氧化功能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治愈难度极高,且有进一步发展为结肠癌等恶性疾病的可能,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过量的活性氧(ros)和肠道菌群紊乱在ibd发生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临床常用抗炎药物疗效甚微且易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尽管口服益生菌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安全的ibd治疗手段,但经口服的益生菌极易遭受炎症部位的ros攻击,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并延长治疗周期。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兼具清除ros及有效调控肠道菌群性能的益生菌复合体系,以实现高效治疗ibd的临床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抗氧化益生菌复合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于靶向消除病灶部位ros调控肠道炎症,并保护益生菌免遭ros损害增强其调控肠道微菌群功效。

2、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包括:带氨基或者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和罗伊氏乳杆菌(lr);其中罗伊氏乳杆菌(lr)与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本专利技术中,选择铈单原子纳米酶cesane,其与传统铈基纳米酶ceo2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能够实现新一代铈基纳米酶对高催化活性与低离子毒性的双重目标追求。本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地将cesane进一步与罗伊氏乳杆菌(lr)复合,形成铈单原子纳米酶/益生菌复合体系(cesa@lr)。具体地,主要是利用聚乙二醇(peg)的氨基或者羧基分别与罗伊氏乳杆菌(lr)表面大量羧基或氨基发生酰胺反应进行共价健连接。经口服给药后,cesa@lr能够稳定通过胃液靶向至肠道炎症部位,快速清除ros,从而有效缓解炎症。同时,得益于cesane的保护,lr可免受炎症部位的ros损伤,迅速重塑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微生物群,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此外,借助lr的优越肠道定殖能力,cesane得以在病灶部位长时间驻留,为宿主提供持续的抗氧化治疗,最终实现高效治疗ibd的目标。

4、较佳的,所述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中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和铈单原子纳米酶的质量比为(5~10):1;所述聚乙二醇为氨基聚乙二醇或羧基聚乙二醇,优选为hs-peg-nh2。通过进行peg修饰可以显著改善cesane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5、较佳的,所述ce单原子纳米酶包括碳基材(zif煅烧之后变成的cn纳米颗粒)以及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碳基材中的金属ce;优选,所述铈单原子催化剂中ce单原子纳米酶的含量为2~10wt%。

6、较佳的,所述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的形貌为菱形形貌,粒径为100~150nm。

7、较佳的,所述lr益生菌的长度为300nm~800nm,宽度为50~100nm。

8、较佳的,所述罗伊氏乳杆菌(lr)和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的比例为1×107cfu:200~500μg。

9、较佳的,所述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的剂型可为水剂、粉剂、片剂。

10、较佳的,所述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还包括剂型基质;

11、所述剂型基质包括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酼亚胺(nhs);

12、所述剂型基质的总含量不超过1wt%。

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

14、(1)将铈单原子纳米酶溶于溶剂中,再加入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再经水浴搅拌、离心和洗涤,得到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

15、(2)将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加入到lr益生菌的缓冲溶液中,再加入剂型基质,在20~37℃反应2~4h,得到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

16、较佳的,所述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和铈单原子纳米酶的质量比为的质量比为(5~10):1。

17、较佳的,所述罗伊氏乳杆菌(lr)和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的比例为1×107cfu:200~500μg。

1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在制备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其中,腹腔注射和口服均可。为了给药方便,最好选择口服。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采用铈基单原子纳米酶,在ros清除效率上展现出了优越的催化活性,且克服了ceo2在口服治疗ibd过程中失活及离子浸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无污染、效率高、得到的益生菌复合体系不仅具备出色的抗氧化特性和有效调控肠道菌群及主动靶向炎症部位的强大能力,可用于靶向消除病灶部位ros调控肠道炎症,并保护益生菌免遭ros损害增强其调控肠道微环境的功效,最终达到高效治疗ibd的目的,是极具应用前景的ibd治疗方案之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氨基或者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和罗伊氏乳杆菌(LR);其中,罗伊氏乳杆菌(LR)通过共价键方式与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中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和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的质量比为(5~10):1;所述带氨基或者羧基聚乙二醇为氨基聚乙二醇或羧基聚乙二醇,优选为HS-PEG-NH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LR益生菌的长度为300nm~800nm,宽度为50~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罗伊氏乳杆菌(LR)和带氨基或者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的比例为1×107CFU:200~500μg。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的剂型为水剂、粉剂、片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还包括剂型基质;

7.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和铈单原子纳米酶的质量比为的质量比为(5~10):1。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罗伊氏乳杆菌(LR)和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的比例为1×107CFU:200~500μg。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在制备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氨基或者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和罗伊氏乳杆菌(lr);其中,罗伊氏乳杆菌(lr)通过共价键方式与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单原子纳米酶peg-cesane中带氨基或羧基聚乙二醇和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的质量比为(5~10):1;所述带氨基或者羧基聚乙二醇为氨基聚乙二醇或羧基聚乙二醇,优选为hs-peg-nh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lr益生菌的长度为300nm~800nm,宽度为50~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铈单原子纳米酶的益生菌复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罗伊氏乳杆菌(lr)和带氨基或者羧基聚乙二醇耦合修饰的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章琦周邦国吴文柽蒲寅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