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044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包括搅拌桨主体及布置在搅拌桨主体的内循环腔,搅拌桨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内循环腔的输入端布置有与内循环腔输入端连通的进水腔,搅拌桨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内循环腔的输出端布置有与内循环腔输出端连通的出水腔;进水腔和出水腔上均开设有循环液流通孔,且循环液流通孔均向外延伸至搅拌桨主体直至与外部连通。通过将导热介质导入进水腔,再通过进水腔流入搅拌桨的内部,该结构实现了搅拌桨内部的循环;且进水腔和出水腔设置在同侧,在使控温介质循环系统的布置更加便利的同时,在循环液往复流动过程中提高换热效率,并且使釜体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搅拌桨,具体涉及一种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


技术介绍

1、阻燃科学技术是为了适应社会安全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预防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阻燃剂是阻燃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是一种用于改善可燃易燃材料燃烧性能的特殊的化工助剂,广泛应用于各类装修材料的阻燃加工中经过阻燃剂加工后的材料,在受到外界火源攻击时,能够有效地阻止、延缓或终止火焰的传播,从而达到阻燃的作用,阻燃剂的加工需要用到阻燃剂捏合机对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后在进行挤塑加工,捏合机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搅拌设备,最常用的是采用两个桨叶,采用并排相切差速型排列,即一个搅拌桨的速度快,一个搅拌桨的速度慢,以便于产生剪切力,不同的桨速使得混炼的物料能够迅速剪切,从而使物料能够混合均匀。

2、目前市场中所存在的阻燃剂捏合机通过加热系统对原料进行加热,由于这些加热系统往往附着在机器边缘无法快速的对原料进行加热,导致原料融化混合速率变慢,且捏合机对液体的搅拌效率较低,无法将融化的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导致成品的质量不合格。还存在物料反应结束后温度过高(约300℃),需要长时间等待冷却至200℃以下出料,严重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3、为提高生产效率,捏合机搅拌桨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物料进行处理时,需要在其内部通入导热介质对温度进行控制,满足高效率的生产需求。而传统的内循环捏合机搅拌桨在进行使用时,通常在搅拌桨的一侧通入控温介质并在另一侧流出,空间利用率低,且存在换热效率低及釜体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如直接将控温介质流入、流出孔布置在同侧,则难以控制循环腔内导热介质流动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换热效率、使釜体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的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包括搅拌桨主体及布置在搅拌桨主体的内循环腔,搅拌桨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内循环腔的输入端布置有与内循环腔输入端连通的进水腔,搅拌桨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内循环腔的输出端布置有与内循环腔输出端连通的出水腔;进水腔和出水腔上均开设有循环液流通孔,且循环液流通孔均向外延伸至搅拌桨主体直至与外部连通。

3、进一步地,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布置在搅拌桨主体的同侧。

4、进一步地,所述进水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的壁厚上开设有一对第一空腔,两个第一空腔沿圆周对称布置;每个第一空腔的内部均布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侧面上,第一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环后与第一活塞的连接板连接,第一推杆上套置有第一固定弹簧,第一活塞的活塞头伸入第一安装环的中空腔内,且第一活塞的活塞头与内循环腔的输入端呈同侧布置。

5、进一步地,所述出水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安装环,第二安装环的壁厚上开设有一对第二空腔,两个第二空腔沿圆周对称布置;每个第二空腔的内部均布置有第二滑块和第二推杆,第二推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侧面上,第二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环后与第二活塞的连接板连接,第二推杆上套置有第二固定弹簧,第二活塞的活塞头伸入第二安装环的中空腔内,且第二活塞的活塞头与内循环腔的输出端呈相对布置。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将导热介质导入进水腔,再通过进水腔流入搅拌桨的内部,该结构实现了搅拌桨内部的循环;且进水腔和出水腔设置在同侧,在使控温介质循环系统的布置更加便利的同时,在循环液往复流动过程中提高换热效率,并且使釜体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桨主体(1)及布置在搅拌桨主体(1)的内循环腔(2),搅拌桨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内循环腔(2)的输入端布置有与内循环腔(2)输入端连通的进水腔(4),搅拌桨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内循环腔(2)的输出端布置有与内循环腔(2)输出端连通的出水腔(3);进水腔(4)和出水腔(3)上均开设有循环液流通孔(5),且循环液流通孔(5)均向外延伸至搅拌桨主体(1)直至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4)和出水腔(3)布置在搅拌桨主体(1)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4)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安装环(7),第一安装环(7)的壁厚上开设有一对第一空腔(10),两个第一空腔(10)沿圆周对称布置;每个第一空腔(10)的内部均布置有第一滑块(11)和第一推杆(9),第一推杆(9)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11)侧面上,第一推杆(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环(7)后与第一活塞(8)的连接板连接,第一推杆(9)上套置有第一固定弹簧(6),第一活塞(8)的活塞头伸入第一安装环(7)的中空腔内,且第一活塞(8)的活塞头与内循环腔(2)的输入端呈同侧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安装环(13),第二安装环(13)的壁厚上开设有一对第二空腔(15),两个第二空腔(15)沿圆周对称布置;每个第二空腔(15)的内部均布置有第二滑块(14)和第二推杆(17),第二推杆(17)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14)侧面上,第二推杆(17)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环(13)后与第二活塞(16)的连接板连接,第二推杆(17)上套置有第二固定弹簧(12),第二活塞(16)的活塞头伸入第二安装环(13)的中空腔内,且第二活塞(16)的活塞头与内循环腔(2)的输出端呈相对布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桨主体(1)及布置在搅拌桨主体(1)的内循环腔(2),搅拌桨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内循环腔(2)的输入端布置有与内循环腔(2)输入端连通的进水腔(4),搅拌桨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内循环腔(2)的输出端布置有与内循环腔(2)输出端连通的出水腔(3);进水腔(4)和出水腔(3)上均开设有循环液流通孔(5),且循环液流通孔(5)均向外延伸至搅拌桨主体(1)直至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4)和出水腔(3)布置在搅拌桨主体(1)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内循环的捏合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4)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安装环(7),第一安装环(7)的壁厚上开设有一对第一空腔(10),两个第一空腔(10)沿圆周对称布置;每个第一空腔(10)的内部均布置有第一滑块(11)和第一推杆(9),第一推杆(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洪旭谢鸿洲卢文新陈葵郭国清胡四斌严山李荣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