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细胞分选是基础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关键准备步骤,它涉及到基于代谢、凋亡和分子分泌等独特特征。细胞分选可以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特定的细胞类型,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细胞悬液中分离出活细胞在一些临床应用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如药物筛选、细胞治疗、生物医学分析和抗体生产等。
2、细胞可以根据其表面分子标记、密度、大小、刚度或电特性进行分离。一些商业工具已被用于细胞分选,如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和磁激活细胞分选(macs)。荧光染色可能对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只能为细胞反应动力学提供静态和有限的数据。基于磁性的方法具有高特异性、低粒子损伤率、操作速度快等优点,但不能通过磁场同时操纵多个粒子,对这种系统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在相关应用中需要昂贵且耗时的标记程序。因此对于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细胞进行分选,更希望使用无标签和简单的方法。
3、介电泳力(dep)能够基于细胞的介电特性来控制细胞在非均匀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lai等人提出了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双极性电极的顺序移位聚焦和无标记细胞分选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它由PDMS盖片(1)和ITO玻璃基底(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极性电极的顺序移位聚焦和无标记细胞分选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腔(1-1)的中心设有贯穿PDMS盖片(1)的流道入口;所述的第一出口腔(1-5)及第二出口腔(1-6)的中心分别设有贯穿PDMS盖片(1)的流道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极性电极的顺序移位聚焦和无标记细胞分选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粒子流道的深度为60μm~80μm;所述的长方形流道(1-2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极性电极的顺序移位聚焦和无标记细胞分选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它由pdms盖片(1)和ito玻璃基底(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极性电极的顺序移位聚焦和无标记细胞分选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腔(1-1)的中心设有贯穿pdms盖片(1)的流道入口;所述的第一出口腔(1-5)及第二出口腔(1-6)的中心分别设有贯穿pdms盖片(1)的流道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极性电极的顺序移位聚焦和无标记细胞分选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粒子流道的深度为60μm~80μm;所述的长方形流道(1-2-1)的长度为3700μm~3800μm,宽度为600μm~700μm;所述的锥形流道(1-2-2)的长度为500μm~700μm;所述的分选流道(1-3)为正方形,边长为2300μm~2500μm;所述的y型流道(1-4)的分支长度k为1900μm~2100μm,分支宽度m为840μm~860μm;所述的y型流道(1-4)的分支交叉点位于第三双极性电极(2-3)中轴延长线下方40μm~60μ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极性电极的顺序移位聚焦和无标记细胞分选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双极性电极(2-1)、第二双极性电极(2-2)、第三双极性电极(2-3)、分选电极(2-4)、第一激发电极(2-5)、第二激发电极(2-6)、第三激发电极(2-7)及第四激发电极(2-8)由ito玻璃基底表面的ito导电膜腐蚀后留存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极性电极的顺序移位聚焦和无标记细胞分选的集成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双极性电极(2-1)、第二双极性电极(2-2)、第三双极性电极(2-3)、分选电极(2-4)、第一激发电极(2-5)、第二激发电极(2-6)、第三激发电极(2-7)及第四激发电极(2-8)的厚度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潘,岳渊博,刘文龙,常峰,李科穆,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