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脚钢混结合段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983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拱脚钢混结合段,其适用于钢箱拱桥;拱脚钢混结合段包括砼承台,其上方固定安装有钢桁架,钢桁架外浇筑有砼底座,砼底座的承压面与钢拱肋的底面相抵;钢拱肋与钢桁架经螺栓一连接,且其与砼承台经预应力钢棒拉连。还公开了适用于该拱脚钢混结合段的施工方法。砼底座仅包覆在钢桁架外,从而使得拱脚钢混结合段成非埋入式构造,因此,可以避免埋入式构造所具有的技术问题。又通过设置钢桁架,能够方便安装螺栓一,还能对钢拱肋提供定位和支撑,从而能够增强结构的定位精准度并提升结构的稳定性能。且通过设置螺栓一和预应力钢棒,使得钢拱肋在砼底座处产生拉应力,从而使砼底座始终处于受压的有利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桥梁,尤其涉及一种拱脚钢混结合段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拱桥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在现代化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拱桥的拱圈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箱、钢管混凝土等类别,其中,钢拱肋因自重轻、便于加工制造及现场施工等特点,在大跨拱桥、多跨拱桥中得以广泛使用。

2、钢箱拱拱脚处钢拱肋断面承受较大的轴力和弯矩,拱脚钢与混凝土拱座的连接钢混结合段需要将拱肋的内力传递至拱座基础。对于大跨度系杆拱桥,拱肋内力较大,现有的钢箱拱桥拱脚钢混结合段多采用埋入式构造,即将一定长度的钢箱拱肋深入到拱座内,通过在杆件侧壁设置剪力钉与拱座混凝土结合,拱桁杆件的轴力通过杆件与拱座混凝土的摩擦、剪力钉的剪力传递给混凝土拱座,拱肋的弯矩通过剪力钉的抗拔、抗剪传递给混凝土拱座。这种埋入式的结构形式虽然可靠性好,但埋入式构造在钢拱肋与砼底座连接界面上刚度突变,钢拱肋埋入砼底座的部分形成钢-混混合结构,导致受力模式不清晰、传力途径不明确、埋入段范围的砼底座砼应力场复杂、运营期砼易开裂,以及由于埋入段构造尺寸较大导致砼底座的浇筑难度大等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拱脚钢混结合段,其特征在于,适用于钢箱拱桥;所述拱脚钢混结合段包括砼承台(1),其上方固定安装有钢桁架(2),所述钢桁架(2)外浇筑有砼底座(3),所述砼底座(3)的承压面与钢拱肋(4)的底面相抵;所述钢拱肋(4)与所述钢桁架(2)经螺栓一(5)连接,且其与砼承台(1)经预应力钢棒(6)拉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脚钢混结合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2)包括本体一(21)和立杆(22);所述本体一(21)倾斜设置、其顶面与钢拱肋(4)的底面平行;若干所述立杆(22)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本体一(21)的下方,其顶端与本体一(21)固定、其底端与砼承台(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脚钢混结合段,其特征在于,适用于钢箱拱桥;所述拱脚钢混结合段包括砼承台(1),其上方固定安装有钢桁架(2),所述钢桁架(2)外浇筑有砼底座(3),所述砼底座(3)的承压面与钢拱肋(4)的底面相抵;所述钢拱肋(4)与所述钢桁架(2)经螺栓一(5)连接,且其与砼承台(1)经预应力钢棒(6)拉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脚钢混结合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2)包括本体一(21)和立杆(22);所述本体一(21)倾斜设置、其顶面与钢拱肋(4)的底面平行;若干所述立杆(22)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本体一(21)的下方,其顶端与本体一(21)固定、其底端与砼承台(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拱脚钢混结合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2)的底端设有端板一(221),所述端板一(221)经螺栓二(7)与砼承台(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脚钢混结合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肋(4)包括本体二(41),其底部形成有端板二(42);所述端板二(42)与钢桁架(2)经螺栓一(5)连接,且其与砼承台(1)经预应力钢棒(6)拉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拱脚钢混结合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二(42)包括成型于本体二(41)底端的下端板(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龙何均坪李文武李郁林杨倩田甜左云成滢封斌敖杰赵威曹敏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