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9661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装置油底壳的底壁会有机油附着,不便于将油底壳内部机油排出的问题,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为斜面,所述第二凹槽底面的中部开设有排油孔,所述第二凹槽底面的中部开设有语音排油孔相连通且阵列分布的排油槽,所述排油槽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排油孔的内部设置有放油部,通过在第二凹槽的底面开设排油槽,便于将第二凹槽内部的机油通过排油槽排入排油管的内部,减少了油底壳本体底壁可能会附着机油的平面的面积,达到了减少机油附着在油底壳本体底壁的目的,提高了油底壳本体内部机油的排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介绍

1、油底壳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封闭发动机和储存机油,现有技术一般将放油部设在侧面,导致油底壳高度较高,并且由于放油口的高度位于油底壳底面之上,会导致一些机油始终无法排出。

2、经检索,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1545336.2的申请书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包括:底壁;侧壁,所述侧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底壁和侧壁形成用于储存机油的腔体;所述底壁包括靠近腔体的内表面和远离腔体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倾斜设置;放油部,所述放油部设于底壁较低的一侧并且自底壁向上凸起,所述放油部包括自所述底壁的外表面向所述腔体方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放油部还包括沿所述连接孔径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放油口和第二放油口,所述第一放油口和第二放油口与连接孔连通;所述放油塞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3、虽然该发动机的油底壳通过将油底壳放油部设置在油底壳的底壁上,并且底壁倾斜设置,达到将油底壳内部机油排出的目的,但是该发动机的油底壳的底壁仅为沿长度方向的斜面,其底壁沿宽度方向仍为平面,机油容易附着在其底壁上,无法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面为斜面,所述第二凹槽(12)底面的中部开设有排油孔(13),所述第二凹槽(12)底面的中部开设有语音排油孔(13)相连通且阵列分布的排油槽(14),所述排油槽(14)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排油孔(13)的内部设置有放油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部(3)包括固定套装在排油孔(13)内部的排油管(31),所述排油管(3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与排油槽(14)位置相对且相互连通的连接槽(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面为斜面,所述第二凹槽(12)底面的中部开设有排油孔(13),所述第二凹槽(12)底面的中部开设有语音排油孔(13)相连通且阵列分布的排油槽(14),所述排油槽(14)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排油孔(13)的内部设置有放油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部(3)包括固定套装在排油孔(13)内部的排油管(31),所述排油管(3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与排油槽(14)位置相对且相互连通的连接槽(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31)的顶端与第二凹槽(12)的底面平齐,所述排油管(31)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钧范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君达车辆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