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建筑钢结构用顶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961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建筑钢结构用顶模,包括顶模主体,所述顶模主体包括第二顶模梁、第三顶模梁和第一顶模梁,所述第一顶模梁靠近第二顶模梁的一侧与第二顶模梁靠近第三顶模梁的一侧均匀安装有定位块,且定位块的内部均安装有第二磁铁。本技术通过多组定位槽和定位块之间的卡合作用,可以将顶模主体、第二顶模梁以及第三顶模梁定位连接,并使用螺孔相连接,同时通过将连接杆以及连接板放置顶模主体的底端,此时转动转钮使其与转条相垂直,从而完成对连接杆的安装和拆卸,同时通过安装防滑齿牙,可以起到防滑的效果,以防止转条出现晃动或者松动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建筑钢结构用顶模


技术介绍

1、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的模板工程是建筑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模板支撑结构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外观平整度和几何尺寸准确度等工程质量指标;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2670816u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用顶模,包括顶模梁、设置在所述顶模梁外周的安装框、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与顶模梁之间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一端的连接座、均匀设置在所述连接座四周的连接吊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吊杆与连接座相连接处的连接垫板,所述连接垫板通过固定螺钉与连接座相连接。本技术一种建筑钢结构用顶模通过连接杆对顶模梁进行支撑,且便于通过安装框对顶模梁的四周进行限位,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顶模梁的稳定性,且便于通过连接吊杆将顶模梁与安装面相连接,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顶模梁与安装面之间相连接的稳定性。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该技术方案仅是通过限位珠来对连接吊杆进行限位,但该固定结构较为简单,难以起到高效稳定的效果,同时该顶模梁的结构较为固定,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劳动力,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建筑钢结构用顶模,包括顶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主体(1)包括第二顶模梁(13)、第三顶模梁(14)和第一顶模梁(30),所述第一顶模梁(30)靠近第二顶模梁(13)的一侧与第二顶模梁(13)靠近第三顶模梁(14)的一侧均匀安装有定位块(10),所述第三顶模梁(14)靠近第二顶模梁(13)的一侧与第二顶模梁(13)靠近第一顶模梁(30)的一侧均设置有定位槽(9),所述定位槽(9)均与定位块(10)相连接,所述定位块(10)的内部均设置有螺孔(11),且螺孔(11)的内部均安装有螺栓(12),所述顶模主体(1)的底端均匀安装有连接杆(2),且连接杆(2)的底端均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建筑钢结构用顶模,包括顶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主体(1)包括第二顶模梁(13)、第三顶模梁(14)和第一顶模梁(30),所述第一顶模梁(30)靠近第二顶模梁(13)的一侧与第二顶模梁(13)靠近第三顶模梁(14)的一侧均匀安装有定位块(10),所述第三顶模梁(14)靠近第二顶模梁(13)的一侧与第二顶模梁(13)靠近第一顶模梁(30)的一侧均设置有定位槽(9),所述定位槽(9)均与定位块(10)相连接,所述定位块(10)的内部均设置有螺孔(11),且螺孔(11)的内部均安装有螺栓(12),所述顶模主体(1)的底端均匀安装有连接杆(2),且连接杆(2)的底端均安装有支撑座(4),所述连接杆(2)顶端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板(23),且连接板(23)的内部均设置有通槽(24),所述通槽(24)的内部均安装有转条(27),且转条(27)的底端均安装有转钮(25),所述转条(27)的底端均安装有转块(29),所述顶模主体(1)靠近连接杆(2)的一端均匀设置有转槽(28),且转槽(28)均与转块(29)相连接,所述转条(27)外侧的转钮(25)的顶端均匀安装有防滑齿牙(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建筑钢结构用顶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两侧的支撑座(4)的顶端均安装有三角肋板(3),且三角肋板(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枣矿中兴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