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492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氧气输送装置,属于氧气输送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底座和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框,所述夹持框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夹持框内部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其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氧气输送装置,通过设置夹持装置,当人们需要对转移的病人进行输氧时,把氧气袋放置在夹持框内部,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正反电机缓慢匀速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柱转动,在第一螺纹柱、螺纹帽、连接杆、限位杆和第二螺纹柱的配合下从而对氧气袋进行自动匀速挤压,此设置通过自动挤压的方式对氧气袋进行挤压输氧,可以自主控制,解决了只能通过工作人员外力挤压才可保证一定供氧量的问题,避免了氧气袋中的氧气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氧气输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氧气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当病人转移时,由于氧气罐很重不方便移动,一般通过把氧气袋挂在移动架供患者呼吸,氧气袋本体为盛设氧气的袋状气囊,通过氧气袋本体供患者呼吸时,而开始使用时由于氧气袋内气体充足,一开始供氧流量大,但随着氧气的消耗,氧气袋中的压力下降,流量也逐渐下降,直到氧气袋内压力无法输出氧气,在整个输氧的过程中氧气流量不稳定,无法自主控制,最终只能通过工作人员外力挤压才可保证一定的供氧量并将氧气袋中的气体用完,这样会加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输出的氧气量和频率均不稳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呼吸质量,且大多装置无法精准的调节氧气袋的高度,不方便病人和护理人员使用,降低整体装置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患者的输氧,为此,我们推出以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气输送装置,其具有通过自动挤压的方式对氧气袋进行挤压输氧,使输氧的过程中氧气流量更稳定,可以自主控制,解决了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气输送装置,包括底座(1)和夹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夹持框(201),所述夹持框(201)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夹持框(201)内部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202),所述正反电机(202)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3),所述第一转轴(203)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204),所述第一螺纹柱(204)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205),所述螺纹帽(20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6),所述夹持框(201)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7),所述限位杆(207)穿设在连接杆(206)内部,所述连接杆(206)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输送装置,包括底座(1)和夹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夹持框(201),所述夹持框(201)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夹持框(201)内部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202),所述正反电机(202)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3),所述第一转轴(203)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204),所述第一螺纹柱(204)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205),所述螺纹帽(20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6),所述夹持框(201)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7),所述限位杆(207)穿设在连接杆(206)内部,所述连接杆(20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08),所述第一螺纹柱(204)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209),所述第二螺纹柱(209)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10),所述夹持框(201)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211),所述第二转轴(210)右端穿设在轴承(211)内部,所述夹持框(201)内部表面开设有通孔(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气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