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塑胶组件、顶盖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469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5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塑胶组件、顶盖及二次电池,下塑胶组件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两侧转动连接有侧挡板;侧挡板,所述侧挡板由上挡板、连接部和下挡板组成;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下挡板可沿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上挡板折叠;所述上挡板两侧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下塑胶本体侧壁上设置有与转轴相互配合的轴孔;本技术电池顶盖通过增加下塑胶侧挡板,在裸电芯侧壁与铝壳之间增加一道防护,保障了裸电芯与铝壳的绝缘性,并显著增大了电池的耐穿刺强度,降低短路失效风险,提升电池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塑胶组件、顶盖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动力源,已成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之一,在目前方形电池顶盖现有技术中,顶盖应用已经越来越多,一般将装设于电池顶盖片下方的绝缘件统称为下塑胶,其作用主要为绝缘与保护内部裸电芯;但目前下塑胶主要针对的是顶盖绝缘,在裸电芯侧边,只有胶纸及麦拉进行绝缘及穿刺保护,其绝缘及穿刺强度较低;在电池侧边受挤压或针刺时,电池存在短路,引起失效风险。

2、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下塑胶组件来解决裸电芯侧边绝缘及穿刺强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下塑胶组件,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两侧转动连接有侧挡板;侧挡板,所述侧挡板由上挡板、连接部和下挡板组成;所述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下挡板可沿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上挡板折叠。

3、电池顶盖通过增加下塑胶侧挡板,在裸电芯与铝壳之间增加一道防护,保障了裸电芯与铝壳的绝缘性,并显著增大了电池的耐穿刺强度,降低短路失效风险,提升电池安全性。

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挡板两侧固定设置有转轴。

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塑胶本体侧壁上设置有与转轴相互配合的轴孔,通过转轴与轴孔的配合,能实现侧挡板的翻转。

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塑胶本体表面开设有极柱通孔和注液孔,极柱通孔为两个且分布在下塑胶本体两侧。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塑胶本体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且定位柱临近于下塑胶本体边缘,定位柱为t型结构,通过定位柱与顶盖片定位卡接。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塑胶本体表面中部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位于顶盖片防爆阀的下方,通过格栅板利于电池内边排气和液体流动。

9、一种顶盖,包括顶盖片、极柱、引脚和上述所述的下塑胶组件,所述下塑胶组件装配于所述顶盖片底部,所述顶盖片和所述下塑胶组件上安装有所述极柱,所述下塑胶组件底部两侧安装有所述引脚,所述极柱与所述引脚连接,且所述引脚位于所述侧挡板内侧。

10、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裸电芯、壳体和上述所述的顶盖,所述裸电芯容纳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盖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电池顶盖通过增加下塑胶侧挡板,在裸电芯侧壁与铝壳之间增加一道防护,保障了裸电芯与铝壳的绝缘性,并显著增大了电池的耐穿刺强度,降低短路失效风险,提升电池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两侧固定设置有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侧壁上设置有与转轴相互配合的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表面开设有极柱通孔和注液孔,极柱通孔为两个且分布在下塑胶本体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且定位柱临近于下塑胶本体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表面中部设置有格栅板。

7.一种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片、极柱、引脚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下塑胶组件,所述下塑胶组件装配于所述顶盖片底部,所述顶盖片和所述下塑胶组件上安装有所述极柱,所述下塑胶组件底部两侧安装有所述引脚,所述极柱与所述引脚连接,且所述引脚位于所述侧挡板内侧。

8.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壳体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所述裸电芯容纳所述壳体内,所述顶盖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两侧固定设置有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侧壁上设置有与转轴相互配合的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表面开设有极柱通孔和注液孔,极柱通孔为两个且分布在下塑胶本体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本体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且定位柱临近于下塑胶本体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志敏唐晓伟俞文强何庆庆倪大卫邹伟伟彭浩罗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