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感受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462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56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感受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设置在末端回肠内的近侧管组和设置在盲肠内的远侧管组,近侧管组包括近侧管本体、压力检测组件、第一气囊和毛刷,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近侧管本体的近侧管头端的内壁上,第一气囊设置在近侧管头端的外侧,毛刷设置在所述近侧管本体内,近侧管本体的近侧管尾端通过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引流袋,远侧管组包括远侧管本体、引导丝、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引导丝设置在远侧管本体内,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间隔设置在远侧管本体的外侧,远侧管本体的侧面开设有冲洗孔。本技术可以更好的预防吻合口漏,又能通过感受肠腔内流体压力变化,有效阻断肠液的回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压力感受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技术介绍

1、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结直肠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吻合口漏死亡率达到2%~24%。传统回肠末端造口手术的患者可能有脱水、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旁皮炎、吻合口狭窄、废用性肠炎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变化等并发症,还需要第二次手术来关闭造口。回纳手术同样存在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粘连及肠梗阻等风险。传统造口影响患者的辅助治疗,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经济上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2、目前插管造口术,引流管提供的减压效果不如传统造口,因为不能完全使肠液改流。随着术后肠道蠕动的恢复,肠内容物可从球囊和肠壁之间存在的间隙中向远端排出,对吻合口的保护作用可疑。相反,如果球囊压迫肠壁太紧,可能会发生肠缺血。单排钉直线型闭合器对远端回肠进行闭合处理的技术,或结合使用引流管方式等做回肠保护性造口术,都会使得闭合处可发生不开放、狭窄、穿孔等潜在的风险。回盲瓣作为回肠末端朝向盲肠稍微突起的、开口肠壁内的增厚环行肌,并覆以黏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其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感受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设置在末端回肠(50)内的近侧管组(1)和设置在盲肠内的远侧管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侧管组(1)包括近侧管本体(3)、压力检测组件、第一气囊和毛刷(12),所述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近侧管本体(3)的近侧管头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近侧管头端的外侧,所述毛刷(12)设置在所述近侧管本体(3)内,所述近侧管本体(3)的近侧管尾端(5)通过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引流袋,所述远侧管组(2)包括远侧管本体(29)、引导丝(47)、第二气囊(32)和第三气囊(33),所述引导丝(47)设置在所述远侧管本体(29)内,所述第二气囊(32)和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感受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包括设置在末端回肠(50)内的近侧管组(1)和设置在盲肠内的远侧管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近侧管组(1)包括近侧管本体(3)、压力检测组件、第一气囊和毛刷(12),所述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近侧管本体(3)的近侧管头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近侧管头端的外侧,所述毛刷(12)设置在所述近侧管本体(3)内,所述近侧管本体(3)的近侧管尾端(5)通过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引流袋,所述远侧管组(2)包括远侧管本体(29)、引导丝(47)、第二气囊(32)和第三气囊(33),所述引导丝(47)设置在所述远侧管本体(29)内,所述第二气囊(32)和第三气囊(33)间隔设置在所述远侧管本体(29)的外侧,所述远侧管本体(29)的侧面开设有冲洗孔(30),所述近侧管本体(3)为中空管,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13)、报警件(15)和电源件(16),所述压力传感器(13)设置在所述近侧管头端的内壁上,所述报警件(15)和所述电源件(16)均设置在所述近侧管本体(3)内,所述电源件(16)与所述报警件(15)和所述压力传感器(13)通过嵌入导线(14)依次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感受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12)包括导管刷杆(21)、导管刷头部(19)、导管刷尾部(20)、导管刷毛(22)、防护帽(23)和导管刻度线(28),所述导管刷杆(21)设置在所述近侧管本体(3)内,所述导管刷头部(19)和所述导管刷尾部(20)分别设置在所述近侧管头端和所述近侧管尾端(5),所述导管刷杆(21)上设置所述导管刷毛(22),所述防护帽(23)套设在所述导管刷杆(21)上,所述导管刷杆(21)上设置有所述刻度线,所述导管刷杆(21)上设置有外螺纹(25),所述防护帽(23)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25)配合的内螺纹(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感受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包括第一气囊本体(4)、第一导管(8)、第一连接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兵兵尹文生冯志国金兴绮冯雨桐邱晓伟孙晓蓓王洁合尼古丽阿卜杜萨塔尔张洪韵祝翔宇翟冉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科力杰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