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413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53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包括第一除油渍装置、第一蒸汽导流管、防倒流开合板。第一除油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第一蒸汽导流管,第一蒸汽导流管的蒸汽出口朝向前过滤器,第一蒸汽导流管的蒸汽进口设有进气阀门;壳体与进气口相连通的一侧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防倒流开合板,防倒流开合板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二叶片通过转动轴与第一叶片转动连接;转动轴上连接有驱动装置。利用外接高压蒸汽设备,向油雾收集装置内部输送高温高压蒸汽,通过高温高压作用下的饱和蒸汽,对被清洗表面的油渍物颗进行溶解,并将其汽化蒸发,实现清洗的效果,从而达到不用拆卸也可对内部结构进行清洗的目的,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雾收集装置,具体为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油雾收集装置是用于将自动化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雾、水雾、粉尘等污染物进行收集净化的环保设备。常用的油雾收集装置大多采用多级多层过滤原理,在运行一些时间后,过滤棉吸附到油雾杂质,油雾收集装置吸力下降,需要清洗过滤棉。如,申请号为cn201620897502.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油雾回收器,包括机壳,机壳的前部和后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机壳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前过滤器、后倾式离心风机和后过滤桶,后倾式离心风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机壳的内部,后过滤桶包括滤桶笼架和包裹在滤桶笼架表面上的滤材,滤桶笼架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侧网架和设置在侧网架下端的锥形网架,出气口设置在机壳的后部上表面,侧网架上端与出气口连接,空气在后倾式离心风机的作用下从进气口进入,经过前过滤器和后过滤桶的过滤后从出气口排出。

2、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前过滤器插口、前过滤插槽、密封盖以及搭扣相配合使用,实现对前过滤器的拆卸清洗。但,拆卸过程需要耗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且清洗完成后又需要重新安装,工序麻烦,费时费力。

3、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长期使用后,过滤装置需要拆卸清洗,而拆卸过程需要耗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且清洗完成后又需要重新安装,工序麻烦,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机壳内部从所述进气口到所述出气口方向依次设有前过滤器、后倾式离心机和后过滤桶,所述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还包括:

4、第一除油渍装置,所述第一除油渍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所述第一除油渍装置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前过滤器之间;

5、所述第一除油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相连通;

6、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蒸汽导流管,所述第一蒸汽导流管的蒸汽出口朝向所述前过滤器,所述第一蒸汽导流管的蒸汽进口设有进气阀门;

7、所述壳体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防倒流开合板,所述防倒流开合板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固定在所述通孔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叶片通过转动轴与所述第一叶片转动连接;

8、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壳靠近所述后过滤桶的一端设有第二除油渍装置。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除油渍装置包括第二蒸汽导流管,所述第二蒸汽导流管的蒸汽出口朝向所述后过滤桶,所述第二蒸汽导流管的的蒸汽进口处设有进气阀门。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轮相连接。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轮相连接。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壳顶部设有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14、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有益效果是:

15、1、利用外接高压蒸汽设备,向油雾收集装置内部输送高温高压蒸汽,通过高温高压作用下的饱和蒸汽,对被清洗表面的油渍物颗进行溶解,并将其汽化蒸发,实现清洗的效果,从而达到不用拆卸也可对内部结构进行清洗的目的,省时省力;

16、2、在油雾收集装置的两端均设有除油渍装置,从两端分别进行蒸汽的清洗,避免因蒸汽在流经过个被清洗物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导致清洗效果不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机壳(1)内部从所述进气口(11)到所述出气口(12)方向依次设有前过滤器(13)、后倾式离心机(14)和后过滤桶(15),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靠近所述后过滤桶(15)的一端设有第二除油渍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油渍装置(6)包括第二蒸汽导流管(61),所述第二蒸汽导流管(61)的蒸汽出口朝向所述后过滤桶(15),所述第二蒸汽导流管(61)的蒸汽进口处设有进气阀门(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轮(51)、连接杆(52),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53),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轮(5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4)与所述转动轮(5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顶部设有控制开关(24),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5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机壳(1)内部从所述进气口(11)到所述出气口(12)方向依次设有前过滤器(13)、后倾式离心机(14)和后过滤桶(15),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靠近所述后过滤桶(15)的一端设有第二除油渍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收集装置的油雾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油渍装置(6)包括第二蒸汽导流管(61),所述第二蒸汽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其先
申请(专利权)人:海翔福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